聽到小皇帝這話,鄧芝心裏直犯嘀咕,這小皇帝怎麼說話的,一邊又說儒家思想了不起,一邊又將儒家經典和佛經相提並論,這不是侮辱儒家嗎?更關鍵的是,他剛剛說完那些技術書、醫學書和工匠可以令異族變得強大,禁止這些東西流出中原,轉眼又主動說要送給異族儒家經典。
這是要將儒家經典棄之如敝屣的節奏啊。他這話隱含的意思是不是說儒家思想不能讓異族變強大?也即是說靠儒術不能讓一個國家變得強大?難道在小皇帝心目中,儒家竟然還不如那些奇~淫巧技的東西?這可是大大不妙的事情啊。
不管鄧芝心裏的胡思亂想,劉厚繼續道:「好了,說遠了,我們還是說回這次的戰事,對於這次鮮卑、烏丸入寇,各位卿家還有什麼意見?」
步騭心想,剛才鄧芝提意見,被你嗆了一肚子氣,誰還敢再提什麼意見。沒想到,他剛想完,就有人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說話的正是一直沒吭聲的司馬懿:
&下,微臣以為,可以將各地的兵力緊急~抽調到那些異族為害最嚴重的幾個地區,尋求他們的主力好好打上幾場仗,將他們徹底打痛、打怕。
雖然說,現在想將他們趕盡殺絕的確不現實,但是最起碼可以將他們趕出長城以外。然後我們就可以用一部分軍隊依託長城堅守,同時將大部分兵力抽~出來,先將魏國和吳國收拾掉。等這兩個偽政權被消滅後,再回過頭來慢慢收拾這些異族不遲。」
司馬懿一直沒說話,卻是在心裏暗暗揣摩小皇帝的心意。在他終於確定了小皇帝對異族的態度後,才開始發言。按照目前的天下大勢,想完全按照小皇帝的心意,深入草原,徹底將這些異族滅掉是不可能的。
那麼,就要想一條既能讓小皇帝接受,又是目前的軍力條件可以實現得了的對策出來。而司馬懿提出的這個策略,就是基於這樣考慮的一條兩全其美的計策。
&司馬卿家說得不錯,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暫時將他們趕出長城以北去。現在的確是沒辦法完全收拾他們,算是便宜他們了。等我們騰出手來後,朕必然要將北邊之患徹底解決。」劉厚道。
除了司馬懿外,其他幾人都面面相覷,小皇帝這個志向,貌似也太大了吧。就算強如漢武,也不過是擊敗了匈奴,令到匈奴衰落而已,但是卻始終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掉北地的邊患。
先不說匈奴的殘餘勢力繼續時不時犯邊,匈奴衰落後,又有其他種族佔領了匈奴的地盤,代替了匈奴原來的角色繼續對邊境造成危害。這就叫一雞死一雞鳴。
草原始終不是適合漢人生存的地方,就算耗盡傾國之力跑去草原,將敵對的異族趕盡殺絕也沒有用,因為仗打完之後,漢軍始終是要從草原撤軍的,漢人不可能長期佔領這些苦寒之地。
這就等於為其他草原民族做了嫁衣。其他民族趁這這個勢力真空期崛起,接收了原來那個被漢軍打敗的民族的一切,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就會逐漸壯大起來。
等他們的力量足夠大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原來臣服的漢人舉起了屠刀,他們就會在**與野性的驅使下,變成與這片草原前一任主人一模一樣的匪徒、餓狼。
而且他們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渾然想不起,以前他們也是被那些草原霸主欺壓的角色。現在,他們反過來欺壓、掠奪其他弱小民族,包括漢族卻覺得理所當然。
郭攸之等人對歷史都有很深的了解,對於草原上的勢力變遷也略有了解,所以,他們都很不看好小皇帝的這個「志向」,甚至擔心小皇帝將來會為此賭上了整個帝國,他們對視了一眼,都露出了擔憂之色。
不過他們都明白,現在想勸小皇帝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理想」是很難的,由他剛才對鄧芝的批判和冷嘲熱諷就知道,現在誰敢提反對意見誰就撞到槍口上。
幸好,司馬懿的提議很有可行性,他們認為這可以作為對草原部族作戰的最終目標。當然,小皇帝肯定認為,這只是第一階段的目標。既然大臣們的作戰目標和小皇帝的第一階段目標是一致,那麼雙方就可以暫時擱置爭議,先同心協力將這個目標實現了再談其他。
於是,君臣們暫時達成了共識,開始商討具體的作戰方針。郭攸之提出,雖然不可以和親和封賞這些異族,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