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眼下確實有一些事情猶豫不決,他聽陳邦彥之語,不禁來了興趣,隨意示坐下再談。
陳邦彥再次坐定後,便開口說道:「眼下靖江王叛亂將定,吾觀侯爺似有伸手八桂之意,不之然否?」
王彥聞語,眼神一眯,但想到陳邦彥既然投到他的麾下,他便沒有隱瞞,「本侯卻有此意,只是手中實力不足,又缺少心腹官員,經營粵地尚且捉襟見肘,因而心中猶豫不決也!」
陳邦彥點了點頭,對王彥如實相告,十分滿意,這時他正了正身子道:「八桂之地,吾勸侯爺暫時不要急於插手。」
王彥知他還有下文,隨認真傾聽。
「吾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三。」陳邦彥解釋道:「其一,八桂多山,土司眾多,地方狹小,商賈不通,錢糧有限,且難以經營,事倍而功半,而侯爺兵馬有限,冒然擴張,不僅無法增加實力,反而會削弱侯爺在粵地的力量,使粵地無法開發,此得不償失也。其二,廣西巡撫瞿式耜經營八桂多年,威望盛高,靖江王反叛,亦只是將他鎖拿軟禁,不敢傷其分毫,侯爺平定叛亂,瞿式耜必然出手接受八桂事務,其有眾多桂地官員支持,侯爺與其相爭,得不償失也。其三,陛下封侯爺總鎮廣東,令侯爺北上三湘,而侯爺卻身陷八桂之地,難免使陛下心生疑慮,使君臣相隙,不便侯爺今後行事。有此三點,吾以為八桂之地,侯爺還是莫要插手為善。」
軍隊一旦有了地盤,有了徵稅之權,便會情不自禁的想要跟多的地盤,來擴充實力,慢慢成為軍閥,成為割據地方的毒瘤。
弘光朝時,朝廷限定四鎮,每鎮兵額為三萬人,但這些掌控地盤的四鎮主帥,為了保證地盤,幾乎無一例外的私自擴軍,而擴軍之後,朝廷發放的三萬人的銀餉,自然不夠,所以他們就又想要更多的地盤,如此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左良玉私自擴軍,號稱八十萬,朝廷怎麼養得起,他鎮守的武昌之地,自然也養不起,所以左軍的軍紀最差,四處劫掠百姓。左部反叛東下,除了避開大順軍外,武昌之地搶無可搶,他們欲前往江南就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王彥總鎮廣東,雖不會像四鎮與左鎮一般盲目擴軍,但他還是像他們一樣,希望能有更大的地盤,養更精銳的軍隊。
這時他聽了,陳邦彥之語,心中不禁清醒不少,頓時覺得八桂之地,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先生說的有道理!」王彥被陳邦彥說動了,前面兩點他很贊同,但最關鍵的還是第三點,皇帝的想法,他卻不能不考慮:「八桂之地,本侯便讓廣西官員,自行善後!一旦平定叛亂,本侯立馬回師廣東,專心經營粵地,準備北上三湘,同北虜做戰。」
「侯爺~」陳邦彥卻再次搖頭道:「吾以為侯爺輕易離開,也頗為不妥。」
「這是為何?」王彥腦中有點糊塗了。
「如今朝廷,真正掌握的不過是粵地與贛南。」陳邦彥解釋道:「侯爺既然佔據廣西,雖不能納入麾下,卻也不能讓給與朝廷貌合神離的瞿式耜。吾以為當尋一人,分其權勢,使其即便有心擁立永明王之心,也沒有擁立的實力。如此則八桂之地安定,而瞿式耜也不敢心懷二心矣。」
王彥聽完,不禁覺得有理,而且今後他進軍三湘,粵地必然留守薄弱,廣西太強,他心中也會不安,但什麼人才能與瞿式耜相抗呢?
他正思索之間,忽然眼前一亮,但隨即一臉吃驚的看着陳邦彥道:「先生是讓本侯放丁魁楚一馬,留他在廣西之地,以分瞿式耜之勢呼?」
陳邦彥自然知道王彥的意思,隨開口勸道:「侯爺與丁總督並無仇怨,只是因為利益衝突罷了。如今他已經敗落,把柄掌握在侯爺之手,侯爺放其一馬,可顯得胸懷寬大,而且侯爺初來廣東,就將兩廣總督軟禁,在朝廷上,在陛下眼中,都不好看哩。」
伴君如伴虎,王彥對隆武帝雖然忠心,亦覺得隆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最近確實多有藐視朝廷法度之舉。
如今朝廷危難,不會計較這些,但如果朝廷穩定下來,甚至今後光復河山,那他的每一次逾越之舉,都會成為皇帝心中的一根暗刺,使君臣之間再難信任。
對於丁魁楚,王彥與他確實沒有什麼仇恨,有的只是利益上的衝突,
第154章 議八桂魁楚得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