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票,求訂閱
遵循着英格蘭的古老傳統,地方的紳士們擔任官職,義務為國王效勞。
況且,地方郡中,郡議會只有監督之權,而且議員名額由中央決定,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控制地方郡議會。
目前來說,地方政府的權利有些過於龐大,或者說是比以往大太多,這樣一來,郡里的官員們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甚至聯合地方的家族,合謀勾結。
而如果設立郡議會的話,那些原本不屑為官的貴族,紳士,則與那些官員,人為的呈對立面。
一個監督,一個行政,這樣一來,地方才不會一潭死水,有利於中央的管控。
而且,為了中央集權,樞密院還頒佈政令,要求所有的官員在任不得超過四年,四年後,將由中央再決定任命。
四年時間,第一年作為適應了解,第二年和第三年作為地方的官員的施政,第四年,則是收尾了。
在這個人口壽命短暫的時代,這幾乎是普通人事十分之一的人生。
百戶區長由郡中任命,再遞交中央劃歸檔案,千戶區總區長以及郡中各個效仿中央的部長,則由樞密院草擬,國王認可後,即可就任。
而英格蘭三十九郡的郡長人選,則是由樞密院從眾多總區長中篩選出名額,每郡三人,然後再由國王首肯,那麼就可以擔任了。
再之後,地方的郡長就可以升任中央了,就可以成為樞密院各部廳里副廳長一職,然後升任廳長,副部長,部長,樞密院大臣,樞密院副院長,樞密院議長。
前文說了,中央以樞密院為總要,轄下分為九個部門,外交,財政,農商業,工程建設,宗教,監察,社會治安,教育,以及管理官員升遷的組織部。
按照英格蘭的古老傳統,英格蘭分為八塊:英格蘭東北,英格蘭西北,約克郡與亨伯,中英格蘭西,中英格蘭東,東英格蘭,英格蘭西南,英格蘭東南。
每個部門設置一個部長,兩個副部長,旗下再設置八個廳,每個廳則對應着其上的每個板塊,也就是說,每個廳則負責那幾個郡的一攤事物。
每個廳擁有一名廳長以及兩名副廳長,以及若干人員。
如果你參加了英格蘭官員錄取考試的話,你的升遷路線是這樣的:
百區長——總區長——郡部長——副廳長——廳長——副部長——部長——樞密院大臣——副院長或議長。
如果你在每個位置上待個四年的話,恭喜你,三十二年後,你就有可能成為樞密院最頂級官員——樞密院議長了。
當然,這是一帆風順的情況而已,這世界上難免出現一些意外,浮浮沉沉,這是官場常態。
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經過這麼一番歷練的話,那麼,他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情商和智商極高,管理起整個不列顛來說,肯定是易如反掌。
對於這個時代,雖然國王還是決定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主要因素,但重要的是,擁有一群能力出眾,並且見識寬廣的大臣,是一個國家強大的重要支撐。
我們知道,這個時代,貴族才是社會的精英,才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幫手。
但貴族,世襲的制度,極其容易讓這一階層腐敗,誕生精英的幾率太小了。
比如後來的法國,十八世紀,波旁王朝為什麼覆滅,其中,作為統治階級的貴族,腐敗而有貪婪吝嗇,他們為波旁王朝的落幕,起來推波助瀾的效果。
在英格蘭地方上,除了郡以外,還存在着大量的自治市。
當然,自治市的存在,是大憲章的成果,大憲章第十三條規定,倫敦幾一切自由的城市,應當享有自由之權,國王不得干涉,不得侵佔。
而且,重要的一點,自由市可以選舉下議院議員。
為了更加分散下議院權利,加強王權,亨利八世以及後來的伊麗莎白一世,賜予了一些新興城市為自由市。
如此一來,下議院慢慢膨脹起來,王權對於議會的控制力大為增強。
後果就輪到了斯圖亞特王朝享受了,下議院開始挑戰王權。
見過這三個男爵,演完這場戲後,愛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