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撈希契最近總感覺怪怪的,至於為什麼有這種感覺,大概與萊因哈特一口氣晉升了3名陸軍元帥有關係吧。
在此之前,萊因哈特把勃撈希契尊為陸軍唯一元帥,並藉此為台階,給了勃撈希契一個放下陸軍總司令權利的補償。
那時候,德國一共就2個在職的元帥。一個是陸軍元帥勃撈希契,另一個則是海軍元帥雷德爾。
布勞希奇這個元帥,是萊因哈特給他的心理補償,為的是不要讓布勞希奇因為被降格為陸軍總參謀長而心存不滿。
畢竟,在德國,一個元帥的榮耀,可比一個陸軍總司令的位置要榮耀許多。在此之前,除了德皇威廉二世在和平時期任命的少數幾位陸軍元帥外,只有獨立指揮過一次戰局,贏得一場會戰勝利,或者佔領一個大型要塞的德國將領,才能有可能獲得陸軍元帥的軍銜。
這樣的台階,布勞希奇也很快就接受了。
至於雷德爾的海軍元帥,這或多或少與萊因哈特出身與海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為最初的「海軍派」,萊因哈特如果不在海軍裏面設立一位元帥,這才反倒顯得有些不合情理了。
至於空軍,凱瑟琳與胡戈都有很大的可能成為元帥。
歷史上的凱瑟林,在法國戰役後,是被希特拉越過上將一級,直接升為了元帥。
而這一世的凱塞林,現在還是循規蹈矩的被萊因哈特留在上將位置上,繼續磨鍊。
空軍那邊,在法國戰役之後沒有晉升元帥。凱瑟琳和胡戈兩位空軍上將,就一直被這麼吊着,為了這個元帥職務繼續競爭下去。
至於陸軍,好歹德國陸軍擊敗了曾經世界第一的法國陸軍,而且這次大戰中,德國攻破了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堡壘群,繞過了世界聞名的馬奇諾防線,一次性擊敗了英法比三國聯軍。
如此巨大的功績,萊因哈特要任命3位元帥,似乎完全說的過去。
而且,萊因哈特自認為,他比起歷史上希特拉一次就任命12位元帥的做法,已經收斂了太多。
為了照顧陸軍的情緒,萊因哈特就連空軍方面的兩位絕對算得上優秀的上將,也因為曼施坦因一句「卻有貢獻,但絕沒有與陸軍總司令相提並論功勞」的建議,擱置了空軍方面的元帥晉升安排。
最終,指揮B集團軍群,向低地國家推進和吸引聯軍北部主力進入包圍圈的費多爾·馮·博克上將,依照其戰功晉升為陸軍元帥。
指揮A集團軍群,在法國戰役中實施決定性行動,切斷三國聯軍在阿登地區防線,一舉定勝負的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也毫無爭議的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第三名元帥的晉升倒是有些爭議,是率領C集團軍群對持續對馬其諾防線和上萊茵河發動小規模攻擊,負責佯攻吸引敵軍注意力的威廉·里特爾·馮·勒布上將。
這位上將的功勞相對不是那麼耀眼,而且看上去似乎誰都可以做到他的任務,所以相比另外兩名元帥的晉升,難免被部分眼紅的將軍們偶爾議論。
但以勒步在德國陸軍中,特別是炮兵中的獨特崇高聲望,他的晉升最終也無可挑剔。
這樣一來,勃撈希契這位德國陸軍中唯一的元帥,瞬間就又遇到了3名平級的元帥,分走了他獨一無二的光輝。
關鍵是,萊因哈特這次的元帥晉升,勃撈希契還找不出一丁點可以挑剔的地方來!
晉升的3位元帥,可以說是陸軍中資歷最老的3位元帥了。無論是龍德施泰德,勒步,還是博克,都比他勃撈希契的資歷高出不少。
別的不說,至少今年已經快滿59歲的勃撈希契,在4位陸軍元帥里,居然還算是最年輕的一個!
其實,萊因哈特倒是還想給自己搞一個帝國元帥的頭銜,自封一個鐵十字加大十字的勳章。畢竟他也自認為曾是德意志晉升最快的上將,且戰功赫赫。
不過,萊因哈特最後鑑於保盧斯的進言,提醒他這樣做有貶低元帥含金量的危險,進而放棄了帝國元帥的稱號。
至於刷新戰爭史上進攻速度記錄,率領第19裝甲軍用不到6天的時間,突破阿登山地,長驅直入400多千米橫貫法國的古德里安中將。
閃擊挪威,率領第3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