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雷雨計劃按照蘇聯的思路來,也無非就是那麼個套路。
北路圍困柯尼斯堡,南路穿過喀爾巴阡山脈進入多瑙河平原,中路突破維斯瓦河直搗柏林。
實際上,斯大林的態度其實和萊因哈特完全一樣,都只不過把互不侵犯條約視作掩護自己戰爭計劃的工具,兩為領袖都已決定,一旦進攻的時機成熟,就毫不遲疑地撕毀條約。
只不過,這一次斯大林比萊因哈特先一步動手!
作為蘇聯一方的最高領袖,斯大林不但擁有不亞於萊因哈特那樣鯨吞整個歐洲的野心,而且也像萊因哈特信任德軍作戰能力一樣,同樣對蘇聯那體系臃腫而效率低下的蘇軍戰鬥力,也是極度自信。
一開始,斯大林早在法國戰役時,就不相信德軍能夠擊穿號稱永不逾越的馬其諾防線。可是,德軍的閃電作戰卻令他大跌眼鏡。徹底打敗歐陸第一的法軍,德國人竟然只用了不到6個星期!
這樣一來,蘇聯之前的戰略就都不適用了。
斯大林與他的智囊們原本以為,德軍當年會受困於不可逾越的馬奇諾防線,而蘇軍則可以看準時機將會大舉向德國東部進攻,抓住德軍的薄弱環節,佔領波蘭、斯洛伐克、捷克,乘勝直搗柏林。
然後,再與心懷感激的英法盟軍在易北河的某個地方——如果幸運的話,就在萊茵河畔相見。
如此一來,半個歐洲都將在蘇聯的控制之下,這樣離蘇聯紅軍用刺刀創造出來的和平革命就為時不遠了。
可是,斯大林的這個算盤才剛剛開始打,對面的戰爭就結束了。
斯大林不是傻子,再算盤落空過一次後,他已經決心再也不犯同樣的錯誤。
這一次,德國大舉登陸英倫三島,就是蘇聯等到的第二次契機。
一方面,現在的德軍正如日中天,戰鬥力處於巔峰狀態,在整個戰場上除了英國這個孤立的島國外,再無沒有象樣的對手。
也就是說,如果蘇聯不抓住這次機會馬上出兵,以後就在也不會有兩面夾擊德國的機會,也不會有參與夾擊的隊友了。
誰都知道,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讓德國鄰居陷入兩面受敵的戰爭泥潭,是蘇聯最好的選擇。法國人拼命的時候,他們錯過了一次機會。如今輪到英國人在德國西線拼命,斯大林絕對不會蠢到還讓德國東線繼續平靜下去!
另一方面,斯大林乃至於他的大多親信們,也對蘇軍的戰鬥力極為自信。
斯大林並不認為紅軍的實力遠遜於德國,相反,他認為紅軍的素質至少不比德軍差,而紅軍的規模又顯着地強於德軍,因此,手握重兵的斯大林,對這場突襲有恃無恐。
他覺得自己擁有比萊因哈特更多的飛機,坦克,大炮,還有更多的士兵。哪怕蘇德一對一單挑,也勝算極大。
再加上德軍還在西線被英軍牽制,這個時候蘇軍全力以赴,似乎已經是穩贏了。
為了隨時可以發動強力進攻,蘇軍的兵力配置非常靠近邊境線,明顯缺乏縱深,甚至完全不符合戰略防禦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部署原則。朱可夫曾經勸諫斯大林,一旦德軍先發起進攻,蘇軍現在的兵力配置,將會導致大量的部隊,在邊境線上被德軍成建制合圍殲滅。
可是,斯大林固執的拒接了朱可夫後置兵力的建議。他固執的決定,必須保證前線兵力達到飽和,這樣才能給德軍最致命的第一波打擊。
幸運的是,斯大林這一次賭對了。因為德軍沒有先對蘇聯下手,無形中,也讓邊境線上的大批蘇軍,逃過了被圍殲的命運。甚至,還真的等到了進攻的機會!
斯大林的幸運,反過來自然就算萊因哈特的不幸了。
悲催的是,在曼施坦因明顯提醒過,蘇軍在邊境的部署絕非單純為了防禦,而是隨時有可能進攻的部署後,萊因哈特仍舊懷着賭徒的心理,展開了對英作戰。
由不得萊因哈特不去賭!
他已經贏了這麼多次,如今只需要在從丘吉爾那裏贏一場,第三帝國的命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這一次,萊因哈特確實低估了斯大林的智商與執着,或者說是已經坐在賭桌上的萊因哈特,已經顧不得那麼多,像一個賭紅了眼的賭徒那樣,想當年發動巴巴羅薩的希特
第五百七十一章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