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標實驗會,在安德森拿出彈射座椅技術後,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當幾位空軍將領蜂擁衝到年紀輕輕的安德森身旁時,一旁的克虜伯就知道,這一次他與他的集團,又落後了!
不只是那些將軍們,就連好些屬於克虜伯集團的技術顧問與科學家,此刻的表情也是振奮不已。越是專家,就越能明白這其中蘊含的重大意義。
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不同,隨着飛機速度增大,飛行員爬出座艙跳傘也是日益困難。如今,戰鬥機的時速已提高到600公里甚至更高,飛行員跳傘便伴隨着被強風吹倒或被刮撞到飛機尾翼上的巨大危險。
彈射座椅系統,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中,這場戰爭中,各國戰機設計師最大的追求。
要讓座椅彈射出去,或許並不是什麼難事。
可是,要做到避免彈射時身體及腿部與座艙內設備的碰撞,拋艙蓋裝置工作,釋放座艙鎖時,能依靠空氣將座艙蓋帶走,同時拉開之相連的牽引傘保險,而且安裝在座椅後部的導向裝置工作還得可控,要在座椅上升過程中,讓抗荷服、氧氣面罩及耳機等飛行員穿着或佩戴的裝置會自動與座艙分離,要牽引傘隨即張開並同時牽引出主降落傘,一切的一切,加在一起便顯得難如登天。
可控性,一直都是最大的難關。
而且,如果說戰鬥機上的彈射系統,還可以直接向上彈射,那直升機的彈射系統,則更加困難重重。
畢竟,擋在駕駛員上方的,可是兩層高速旋轉雙旋翼。要是直接向上彈射,直升機翼就會成為駕駛員最大的威脅。
但安德森的設計則更為大膽,他沒有直接讓彈射變得「可控」,而是把爆炸變得「可控」——通過安裝在雙旋翼上的爆炸螺栓首先爆炸,將全部6片旋翼同時炸離,藉助爆炸推力推開。然後,飛行員才會緊接着在極短時間內被彈射出駕駛位置。
正真的行家都明白,最困難的不是控制一切,而是想到控制一切的手段。
最開始的首創與事後學習,難度等級完全不在一個平台上。
就像那些著名的數學家們,耗費心力才總結髮明出勾股運算定理,可後世一位知道原理的12歲學生,便能輕鬆運用勾股定理運算。
看上去,學生知道原理後,也能做到和數學家一樣的運輸。可現實中,卻沒有人會把學生當做致敬的對象。
現在的安德森,就屬於會被人致敬的前者。
「等等!安德森......他不會就是那位著名的安德森·海德里希吧!」
人群中,一位反應過來的科學家大驚失色道。
「安德森·海德里希!」
「是這人嗎?不會只是同名吧?」
「聽聞那位科學家不是之前還在攻關坦克改裝項目嗎?怎麼可能同時還能帶着另外一個團隊攻關直升機研發?」
安德森·海德里希。這個名字一被提起,立即引發了現場的一篇轟動。
在德國,只要不是一位只懂得閉關研究不問世事的科學家,就都一定會聽說過安德森·海德里希這個名字。
改造出各項數據與初代豹式坦克接近於持平的3、4號潛水坦克,被直接提名參與主持代號「虎式」的新式戰車秘密研發工程,如果說這些名頭還不夠震撼,那麼,在加上他僅僅25歲,年輕的不像樣的年紀,一切,就變成了一個傳奇!
一個25歲的年輕科學家,居然能做到以上這麼多!
雖然,這其中與萊因哈特給出的方向和提點也有很大關係,但是除開此外,安德森也確實擁有不可思議的天賦。
「我似乎聽見大家在議論我的名字。」安德森笑了笑,輕輕的說道。
他的語氣很輕,但是對於在場的其他科學家來說,卻無異於一聲驚雷。
「上帝,我早該想到的。能夠拿出這麼多新奇手段解決問題的,除了那位安德森,又怎麼可能是別人!」一位克虜伯集團的技術顧問,抓着自己的頭髮大喊道。
因為萊因哈特常常通過與安德森的聯繫,帶出後世總結出的一些先進實用技術,而這些技術在當時又屬於別出心思的偏門方案。所以,安德森也被冠以了「手段與靈感最多科學家」的名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