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戈特宣佈投降了。
就在美國還打算慫恿愛爾蘭與英國聯手防禦愛爾蘭島,還在用大把大把虛無縹緲的資金與武器援助「好心」幫英國爭取愛爾蘭盟友的時候,作為大英帝國的現任臨時首相,英國公爵,英軍總司令,戈特宣佈了對同盟國投降的消息。
可惜,戈特的投降宣言,還悲催的完了十分鐘。
就在十分鐘前,在蘇格蘭北部山區,也就是大不列顛島上未被同盟國佔領的英國地區,身處那裏的張伯倫成立了一個新的英國政府,這個政府類似於法國維希政府成立之初的性質,都是希望代表英國政府投降德國,讓後爭取加入同盟國的大家庭。
雖然說張伯倫這個政府顯得非常尷尬,而且很有賣國嫌疑,不過對於絕大部分英國本土,已經厭倦戰爭渴望和平的民眾來說,這個政府,反倒是值得他們支持和擁護的。畢竟是要英國的名字還在,英國政府還能作為一個國家存在,停戰倒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當然,他們總共也就兩個選項。張伯倫一開始就選的和平路線,結果被趕下了台。那時候選戰爭路線上台的丘吉爾,現在卻腦子開始不清晰,而且明顯不值得支持了。
於是張伯倫的重新上台,似乎還顯得有些順理成章的味道。
這還不算完,眼看着張伯倫宣佈成立新政府,留在德國的莫斯利坐不住了。
這位一開始就拿定主意要抱上德國金大腿,成立一個自己的英國政府的男人,幾乎是以最短的時間提交了報告,然後緊急取得了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的同意,接着馬上宣佈成立「新英國政府」。
這個英國政府,與張伯倫的英國政府又不一樣了。
張伯倫的政府,意在大量啟用原先自己綏靖派系的老成員,再留用一部分之前投奔丘吉爾派系的政府官員,本質上來說,也算是換湯不換藥,還是主要由之前的英國官員來充當主心骨。
而莫斯利的政府就不一樣了,他是打算以自己的親信為主,在德國人的安排下回到英國後,召集之前他在英國的極右分子黨羽做核心,搞一個類似於德國人這種新式的政府。
當然,除了這些主要為民間成員的極右分子外,莫斯利也會用一部分自己之前認識的政府成員。他畢竟也是英國的前勞工部長,多多少少還是在政府裏面有一點人脈。
至於莫斯利這點人脈,和張伯倫與丘吉爾這種首相級的人脈相比,就完全不夠看了。
不過,莫斯利也有自己的優勢,或者說底牌。
那就是西班牙的領袖弗朗哥為了討好萊因哈特,把英國的上一任國王喬治五世給軟禁,然後送來了柏林。
喬治五世,也就是溫莎公爵,在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面臨「順從或餓死」的選擇時,憋屈的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
萊因哈特給溫莎公爵的選擇就一個,他自認為不帶任何人生威脅的告訴溫莎公爵,德國方面可以很勉強的同意,在戰後把他扶上英國王位,但是他就必須接受德國這邊提出的要求了。
首先,作為喬治五世,溫莎公爵的首相當然得和愛爾蘭島上那位喬治六世分開算。毫無疑問,順從而方便控制的莫斯利,是萊因哈特最為中意的人選。
其次,聽話肯定是必須的。你登上王位後,第一個要做的是,就是在莫斯利派出的「警衛保護下」,公開宣揚英德一家親的思想,好好的把思想工作做到位。
這兩項要求,其實非常耐人尋味。
而且由於擔心溫莎公爵萬一尋味不出來內涵來,萊因哈特緊接着還給溫莎公爵善意的提醒道,對於德國方面開出的要求,他完全可以不答應。
至於不答應,或者答應以後耍滑頭的後果嘛......
不答應的話,這些天你在柏林的吃穿用度就別想在找德國政府要了,自己想辦法弄去吧。
說是這樣,萊因哈特還補充道「就算身處柏林的溫莎夫婦,淪落到睡大覺的地步,作為東道主,他至少還是會善意的保證溫莎夫婦安全問題,隨時派黨衛軍的人手全程跟隨再測,防止有人刺殺溫莎夫婦。」
話說到這個程度,就算是傻子都該聽懂了。
只要不合作,萊因哈特這王八蛋就要名正言順不給你吃的,不給你喝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