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斯大林防線

    戰爭中的變化因素太多了,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改變,都有可能影響全局。

    就比如說北方集團軍群,因為打前鋒的第56裝甲軍,軍長不是歷史上的埃里希馮曼施坦因,而是馮沃貞德泰特。

    兩位軍長雖然都是馮大家族的人,可卻完全是不同的指揮風格。

    歷史上曼斯坦因在第56裝甲軍指揮作戰時,頭幾天便突入蘇聯縱深80公里,後來又孤軍深入100公里,在遠離友軍的情況下,攻入蘇聯腹地一陣猛打。

    曼斯坦因當時對56軍的官兵說過一句訓令:「如果四天之內到達不了迪納堡,德韋納河的大橋就很難佔領了。」

    為此,曼斯坦因指揮的56裝甲軍,一路高歌猛進,在佔領迪納堡後,不遵循勒布關於死守渡口等待援軍的命令,硬着頭皮繼續獨自展開深入突擊。

    而沃貞德泰特軍長就不一樣了。由於過多的等待芬蘭軍隊達成一期作戰目標,分擔德軍的傷亡與損失,他率德軍進駐迪納堡的時候,就已經花費了很多天。

    而後,沃貞德泰特又選擇了勒布給他的「安全之策」,即循規蹈矩的等待正在雅各布城渡口的第41裝甲軍到來會師。

    這就是兩位指揮官最大的不同了。

    歷史上,曼斯坦因素來以其擅長「有算計的冒險「而聞名。曼施坦因的戰略天賦和環境造就了他天才般敏感的戰略嗅覺,在戰略上德軍無人能出其左右。

    而沃貞德泰特這個名字,或許相比之下就遠沒有那麼出名了。

    他的作戰風格也很簡單,就是穩紮穩打。在德軍佔據優勢的時候,他可以打的相當漂亮,做到滴水不漏的完美指揮。但是,他完全不適應速戰模式,反而更喜歡一步一個腳印的逐步啃下阻礙。

    依照曼斯坦因的觀念,一個裝甲軍在蘇軍縱深位置出現時,必然會引起蘇軍極大的混亂。當然,蘇軍也會傾盡全力的調集各處兵力,優先把這支部隊趕回河對岸。


    而這個時候,第56裝甲軍越是快速的繼續縱深突擊,蘇軍就越難有機會去有機會的前調優勢兵力及時對抗這股軍隊。

    不言而喻,一個單獨的裝甲軍越是孤軍深入,所冒的風險也就越大。沃貞德泰特正是看重這一點,才不願意繼續獨自實施突擊,選擇服從勒布元帥的待機命令。

    但另一個方面,也就是所謂「有算計的冒險」。

    本身來講,第56裝甲軍已經算得上深入蘇軍腹地了。一支深入敵後的快速裝甲兵團的安全,主要其實還是應該依靠其自身的運動。一旦停滯不前,很快就會遭到敵軍預備役兵力的四面圍攻。

    所以,曼斯坦因那套冒險戰術,事實上也是具備一定可行性的。

    只不過,這一次指揮56裝甲軍的沃貞德泰特已經下令全軍駐防迪納堡,臨時擴展迪納堡的登陸場,堅守渡口等待援軍抵達。

    這樣的壞處是,第56軍沒有收穫更大戰果的機會。但好處也很明顯,沃貞德泰特利用迪納堡為據點,在防禦戰中利用蘇軍留下的防禦工事,大量消滅了蘇聯反擊部隊。

    蘇聯大將弗羅希洛夫,將其本來就已經在前段日子中消耗嚴重,沒來得及補充完整的部隊,又匆忙調往反擊突入蘇聯第11集團軍後方的德國第56裝甲軍。

    這些蘇聯部隊的戰鬥力也不高,再加上建制缺編嚴重,而德軍又有着蘇聯人自己留下的完備防禦工事。整個蘇軍方面的反擊奪回作戰,幾乎可以說是一敗塗地。

    沃貞德泰特沒有採用曼斯坦因那種「算計性冒險」的理論戰術,但他也在堅守消耗敵人的同時,向另外一個戰術理論靠攏集中使用裝甲集群的兵力,發揮整體效力。

    沃貞德泰特終於還是等到了整個第四裝甲集團軍靠攏過來。事實上,他也僅僅是在迪納堡等了3天半的時間。

    這樣一來,第4裝甲集團軍也就逐漸接近北方最大的障礙「斯大林防線」。

    這是蘇聯邊境地帶的一條築壘地帶,強弱分佈不均,沿着蘇聯舊邊界線,從普列斯考西部的佩普西湖南岸,直達過去蘇聯的邊境小要塞謝別日。

    斯大林防線有的地方只是一條簡單的坑道,而有的地段卻是一個巨大的軍事防禦工程群。總的來說,斯大林防線由23個龐大的築壘地域構成,其



  
清揚飛魚推薦:  最弱不敗王者  
隨機推薦:  近戰狂兵  醉仙葫  道界天下  特戰之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絕境中的第三帝國"
360搜"絕境中的第三帝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