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8月,漢國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購的兩艘定遠艦改進型戰列艦建成歸國,隨同兩艘戰列艦一同返回南美本土的人員中,除了1882年10月派遣去的本土艦船技工和海軍官兵,還有四百餘名德國艦船設計人員和專家、技工,他們將負責指導新京造船廠全體技工,完成兩艘3500噸級裝甲巡洋艦的建造任務。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1887年9月,集合了新京造船廠全體技工和興安造船廠、皇家造船廠兩家主要技術骨幹,耗費兩年時間,比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同期建設工程多花費了一年時間,兩艘3500噸級的裝甲巡洋艦終於通過技術檢驗,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下水要求。
1887年11月,兩艘裝甲巡洋艦分別交付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服役,至此,漢國海軍總共擁有兩艘新銳戰列艦,兩艘新型裝甲巡洋艦、兩艘排水量3200噸級巡洋艦,八艘排水量1350噸級輕型巡洋艦,六十餘艘各型魚雷艦、補給艦、通信艦、大型運輸艦在內,一共近八十艘各類艦艇,
海軍主力艦艇總噸位躍居南美第二,與排名南美第二的智利海軍差距不大,總體上處於同一水平。
1880至1889年間,海陸軍整體作戰水平都提高到預期標準。
1886年9月,本土在完成技術的引入和消化後,自主製造的150毫米重炮和150毫米艦炮相繼列裝陸海軍服役。
1888年11月,十餘萬國防軍主力部隊完成無新式武器的換裝任務,仿製莫辛納甘步槍、使用單基火藥的建業6年式步取代漢華1875式步槍,成為陸軍的制式武器,同時,本土第一款重型機槍,武器總體性能比第一代馬克沁機槍更優秀的建業5年式重機槍,也取代了加特林手搖機槍,成為連、營級陸軍單元的主要支援性重火力。
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的時代,大量新技術在這一時期湧現,新技術迅速取代舊技術,很多在十年前、五年前剛剛研發出來的改進型技術,很可能被另一種性能更加優越,成本更加低廉的技術取代,
因此,為了避免辛苦研發出來的技術,僅僅保持幾年的優勢,便被其他西方國家破解,漢國政府將包括即將於1884年,被法國科學家發現的單基火藥,1888年被諾貝爾發現的雙基火藥等近百種,十年內相繼被破解的技術,作為交換籌碼,大範圍的與英、法……德、意諸國進行技術交換和交流,從西方諸國手中,換取了大小三百餘種新興技術,為本土的工業化騰飛,提供了技術儲備基礎。
開放、互助、技術共享是漢國政府提出的各國間技術交流的宣傳口號,1880年至1889年間,近百種新型技術的輸出與交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為早前戰爭原因,與英、法、意三國間的緊張關係,各國間的經濟交往逐漸趨向於開放、緊密,漢國本土生產的化工、電氣等產品,也獲准進入德國、奧匈帝國等多個歐洲國家,並且佔據了一小部分的市場份額。
漢國政府滿世界尋找國家合作,進行技術交換的舉動,不僅補齊了本土工業的多項短板,也為本土工業商品的輸出,提供了一個渠道。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國家處於帝國主義經濟時期,而帝國主義經濟最典型的特徵便是貿易保護主義,本國市場和本國附屬的殖民地只允許本國商品進入,外國商品不經允許,絕對不能進去本國市場。
龐大的殖民地市場為英法兩國提供了龐大的工業市場,大量的本土工業商品通過遠洋運輸,進入殖民地,然後以壟斷性的姿態大肆傾銷,最終獲取極為可觀的經濟利益。
後發工業國家在完成工業革命之後,本土的工業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工業發展需要,因此必須走向擴張海外市場的道路,這也是二十世紀初,美國、德國等後發工業強國挑戰英法殖民秩序的主要原因。
和德國、美國相比,漢國目前的工業化水平,還沒有達到本土市場飽和的程度,但是在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即將完成時,面對本土工業產能突飛猛進般的擴張速度,提前籌劃本土產品未來的海外市場佈局,已經是一件擺在政府眼前的要事。
19世紀70年代後期,英國人托馬斯通過向襯有白雲石的貝塞麥轉爐中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