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地話語深深地打動了趙佶,與他所想不謀而合,唯有如此做才能一勞永逸。若是以前趙佶或許不管不顧,任由事態發展,現在的他決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要戰就戰,決不會退縮。
趙佶大讚道:「構兒所言深得朕心,此乃關鍵所在,甚是欣慰。」
於是,趙佶直接下一道聖旨,對西夏用兵,派遣大宋三萬大軍奔赴前線,與西夏軍一決雌雄。與此同時,李綱為主帥即可前往延安府,另外又派遣吳玠、宋江為副將,先鋒十幾人,又下聖旨至太原府,調兵遣將支援李綱。
為了以防金國、遼國趁虛而入,宋徽宗又命令河間府、真定府的軍隊加強防守,又不得輕舉妄動,以免給金國落下話柄。此事交給了折可存為主帥,率領數名副將、數十名先鋒前往。
宋江參與此次對抗西夏的鬥爭中,這讓趙構有些驚訝,不僅如此,就連太子趙桓等人都愣住了。不過,趙佶並未解釋太多。此外,折可存乃是雲中一方豪強,三代皆是朝中大將,可與楊氏一門旗鼓相當。
趙構首次聽聞折可存此人,在正史上記載的只有寥寥無幾,對他的事跡並不知情。不過朝中大臣,哪怕宗澤、李綱等人對他佩服不已,尤其是折可存三代從軍,皆是聲名顯赫的將領,只是折可存此人甚少入朝,皆是獨據府州,鎮守西北邊陲,無人妄動。
若是追溯曾經,只怕折氏更是名聲響亮,得以獨據府州,鎮守西北,不必入朝,乃是得到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下得聖旨,可世襲府州的特權,在大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折氏滿門忠烈,對朝廷忠心耿耿,哪怕趙佶昏庸無能,依然堅守西北,決不讓外敵踏入中原半步。
正因折氏滿門駐守西北邊陲,故而甚少入京,非大事不可輕易擅離職守,這也是太祖的聖旨,無人敢違抗。此外,折可存的軍隊沒有文人掌控軍隊,這也是大宋鮮有的情況。
眾人聽聞折可存前往真定府、河間府,他本身便是與西夏大軍常年作戰的將領。『橫山之戰』得勝,也與折可存有莫大關係,只是他的不入朝廷,也不貪墨功名利祿,安心駐守西北邊陲。
「諸位是否奇怪,為何朕不讓折將軍留守西北,反而讓他前往真定府?」宋徽宗趙佶掃視一眼,瞥見眾人疑惑不解的眼神,淡淡的說道:「折將軍在西北邊陲駐守多年,西夏軍此番突襲,只怕是毫無顧忌。但是,折將軍未曾受到朕的旨意,不敢輕易調兵譴將,而朕此番行為,亦是告訴他可以放手一搏,不必顧慮。」
「李大人,朕讓你帶句話給折將軍:若是西夏軍再次捲土重來,突襲大宋城池,不必顧慮,朕准許他有調兵遣將的權力,只許勝不許敗,讓西夏君主見識大宋的天威。」
李綱恭聲回道:「臣遵旨!」
「折將軍在西北多年,軍心早已穩妥,然而真定府、河間府軍與延安府軍相距不遠,唯有讓折將軍奔赴真定府,以逸待勞,待軍心穩定後。若是金國、遼國領兵入侵,可以任由他調兵遣將抵禦,不至於束手無策。」
雖然趙佶沒有直言,眾人也聽出趙佶是想折可存熟悉真定府、河間府的軍務,在必要的時候直接領兵出戰,也就是說趙佶在做防範,以防金國、遼國出兵突襲,可以看出趙佶的目光長遠,遠非昔日可以比擬。
「即日起,朕讓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才是天威浩蕩。不論金國、遼國,還是西夏等國,只要敢擅自逾越雷池一步,朕便讓他們有來無回。」趙佶擲地有聲地說道,淡淡的瞥了一眼眾人,「朕知道諸位分主戰、主和兩派,不論之前如何爭鬥,即日起全力以赴迎擊外敵,若有誰違背朕的旨意,那便是抗旨不尊,一律殺無赦。」
眾人恭聲回道:「臣領旨!」
趙佶不咸不淡的說道:「武舉考核已然過去數月之久,接下來便是真正的大事,那便是選舉人才。」
「禮部尚書,你且說說!」
禮部尚書乃是潘良貴,一張國字臉,正氣凜然,目不斜視,躬身回道:「回稟皇上,臣自擔任禮部尚書以來,共計選舉兩千一百三十名進士,進士甲科四百一十人,進士乙科一千一百人,進士丙科六百十九人。」
趙佶再次問道:「如今入朝為官的幾何?」
潘良貴沉聲道:「回稟皇上,入朝為官的只有三百五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