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唱到一半,龍英台按下暫停鍵,終止了歌曲的播放。「諸位,這首《綠島小夜曲》帶着濃烈的歷史印跡。也許有人會說了,這不是一首普通的愛情歌曲嗎?我要說的是:這不是普通的愛情歌曲,正如它誕生的年代,它必然也攜帶着不可抹去的年代印跡。灣灣的五十年代是什麼樣的?我想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那時候的綠島並沒有歌曲里唱的這麼美好,那時候的綠島其實是一個關押思想犯的地方。大家都說它其實是一首綿里藏針、抗議當局的歌曲,只不過被包裝成了愛情歌曲而已。所以,從這首歌曲里,我們能夠看見當年的那種政治氛圍……」
舞台,龍英台侃侃而談,台下的王庸卻是微微皺起眉頭。
終於,王庸忍不住舉手,示意發言。
龍英台看見熙攘的人群外,有一隻手高高舉起,但是面容被人群遮擋,根本看不清。
她本能的不想理會。
可是王庸像是倔強的孩子一樣,始終舉着手不放,並且其他聽眾也都看到了王庸,注意力已經被轉移到了王庸身。
無奈,龍英台只能道:「門外的那位朋友,請問你有什麼想問的?」
一個話筒被工作人員傳遞過來,到了王庸手裏。
王庸接過話筒,道:「據我所知,《綠島小夜曲》並不是你所說的那樣,帶有所謂的政治寓意。這首歌曲的作者女兒曾經在2011年明確指出:這是一首她爸爸寫給她媽媽的情歌,描寫的是兩人的愛情,歌詞裏也沒有涉及任何的政治字眼。僅僅因為其帶了『綠島』兩個字,武斷的認為這是政治歌曲,是沒理由的。」
龍英台聽完王庸的話,臉色頓時一青,道:「一首歌曲的含義是歷史賦予的,有時候作詞人未必有那樣的想法,但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卻無形影響到他的作詞,使其流露出了類似想法。這很正常,這種歌曲跟小說在世界範圍內都不少見,我不一一舉例了。謝謝這位朋友的問題,看得出這是一位喜歡思考喜歡質疑的朋友。下面我們欣賞第二首歌曲。」
龍英台趕緊轉移話題。
而這次大熒幕播放的歌曲,當即讓現場一片譁然。
赫然是一首帶有濃烈敵視意味的《灣灣復國歌》。
裏面的歌詞即便放在現代來看,都帶着強烈的慫恿跟殺戮意味。
「打倒俄寇反xx,反xx!消滅xx殺漢奸,殺漢奸!」
沒有人想到,龍英台會在這樣一個場合,選擇這樣一首歌曲。
「吁!」
現場從內地來的遊客都面帶不滿,噓起來。
一些香江遊客,也是面色尷尬的看着龍英台,不懂龍英台播放這麼一首歌曲的初衷是什麼。
面對台下遊客的騷亂,龍英台似乎早有準備。她帶着親和的笑容,用低沉而緩慢的聲音誘導道:「靜下心來聽一聽,其實很好聽的,對不對?可能有人會質疑我為什麼要播放這樣一首歌曲,原因很簡單,這首歌的歷史印跡太明顯,讓我無法略過。這是一首盛行於五六十年代的歌曲,人們在公共場合基本都是唱這個歌曲。而私下裏,傳唱的則是《五月的風》、《薔薇處處開》這樣的歌曲。這兩首歌有沒有人聽過?」
台下遊客搖搖頭,只有寥寥幾人舉手表示聽過。
這情景有點出乎龍英台預料,她嘆息道:「看來即便是歌曲這種傳唱度很高的東西,也出現了斷層。這才幾十年而已,歷史的斷層這麼明顯,我覺得應該呼籲大家重視一下了。既然好多人都沒聽過,那我介紹一下《五月的風》,這首歌曲是一位叫做陳格辛的人寫的,非常動聽。在那時候的灣灣,人們喜歡的歌曲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他寫的。
很可惜的是,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卻在內地遭遇了不公平對待,當時內地發生了眾所周知的運動,陳格辛被打成了反派。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餓死在荒野的時候,年近四十六歲。一個天才藝術家,竟然以這樣的形式結束了一生,實在可悲可嘆又可氣。
所以,歌曲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會見證那段歷史的正義與邪惡,見證那段歷史的鮮跟鮮血。願我們在聽這些歌曲的時候,謹記教訓,不要讓同樣的慘劇再演。」
這番話,很容易在遊客群體引發了轟動。
「內地真的是一個可怕的地方!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