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斥候戰這個事情上,皇太極企圖仗着滿清打了這麼多年仗,歷練出來那麼多精銳探馬,要把關寧軍和新軍的夜不收耗掉。但他要是知道了此時海州發生的事情,怕是又要發脾氣了。
塵土飛揚間,一大堆騎軍到了海州城下,這是從歸化城出發,調撥給遼東這邊的蒙古族精銳。曹文詔對此很是歡喜,親自到城門這邊來視察這支騎軍。
說實話,最近的斥候戰,雖然明軍這邊因為獎賞機制的實施,又有新軍為表率,但建虜探馬也不是徒有虛名,確實雙方損失都有點大。這種戰事,比起正規戰事來說,雖然規模小,但更為激烈,你來我往的,常常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
曹文詔沒想到的是,上報給崇禎皇帝有關這邊的戰況後,竟然就撥了這支騎軍過來,而且來的不是成建制的騎軍,是任由這邊補充安排的騎軍。這也就是說,這些騎軍可以拆開,隨意安排進任何隊伍中。
如果說馬上的功夫誰最厲害,蒙古人稱第二的話,就沒人敢稱第一。蒙古人的戰力之所以不行,只是因為裝備差,首領弱,內鬥激烈而已。可這些蒙古人加入明軍之後,以上制約的因素將不復存在。
更讓曹文詔高興的是,這些騎軍還帶來了不少優良戰馬。這對於明軍夜不收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
曹文詔忍不住就在城頭上感慨:「陛下收復河套,收編蒙古部族,真乃英明之舉也!」
從此以後,大明的軍隊中,將不缺優良的戰馬,也不會卻弓馬嫻熟的騎士。大明的戰力,必將再強大幾分!
為此,曹文詔甚至還特意把這些河套來的騎軍召集起來,親自向他們宣佈了海州這邊的獎懲,告訴他們,用真正的建虜韃子首級,可以即刻換取良田。遼東或者河套地區任選。當然,也可以積戰功升級。忠勇伯滿桂就是他們最好的榜樣,朝廷是絕對不會虧待的!
於是,在明軍夜不收接下來的出擊中,每支隊伍的人數一下增多,幾乎是以前夜不收隊伍的兩倍。大部分的構成都是新軍中的騎軍為首,領關寧夜不收和蒙古精銳和建虜探馬廝殺。
原本的時候,明軍夜不收和建虜探馬相遇,多是要下馬步戰。可多了蒙古精銳後,這些蒙古精銳卻不會下馬,就是配合下馬的夜不收夾攻建虜探馬。加上人數又多於建虜探馬,一時之間,在這種小規模的戰事上,建虜明顯吃虧,損失人數一下增多。
這個軍情,立刻匯總起來稟告到了瀋陽。皇太極一見,就又愁了。
軍報上說,明軍那邊很是悍勇,而且常盯着真正的滿洲族勇士下死手。一般的遭遇戰,只要交上手了,往往那些漢軍出身的探馬可以逃得性命,但滿洲族探馬卻會被明軍夜不收咬死。
「欺人太甚,簡直是欺人太甚了!」皇太極憤怒咆哮。明軍這是抓住了滿洲族人少的弱點,如果這麼耗下去的話,滿洲族人的壯年男丁越來越少,大清還怎麼統御各部?
這個時候,皇太極有一種深深地無力感,相比明國來說,這種先天不足的缺點,就算皇太極再英明神武,也沒法去改變的。更讓他無奈地是,那些蒙古部族全部倒向了明國。如今有大量的蒙古人加入明軍夜不收中和大清探馬作戰,就是一個很顯眼的例子。
不可否認,蒙古人正面打仗不行,可讓他們配合着打,卻能發揮出他們全部的實力。如今看來,這種斥候戰,根本就不是消耗明軍,而是在消耗大清勇士了!
無奈之下,皇太極終於向唯一的蒙古盟友,科爾沁族發出了旨意,要求科爾沁族派一千騎軍過來協助大清打斥候戰。
這道旨意到科爾沁族時,把布和他們給愁了。於是,海蘭珠一條私聊發給了崇禎皇帝,要他拿主意。
崇禎皇帝此時還在回京的路上,看到海蘭珠的留言,便知道皇太極有點耗不下去,可又不想丟失野外屏蔽軍情的能力。想明白了這點,他便回復海蘭珠道:「這個簡單,你們科爾沁族探馬出戰的時候,就放水投降好了,順帶着坑掉建虜探馬,就是功勞一件!」
他的回覆,海蘭珠是能立刻收到的,因此馬上就有回覆道:「陛下,要是這樣交代給他們的話,萬一有人向皇太極通風報信的話,他立刻發兵攻打我科爾沁族怎麼辦?」
「當
893 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