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完了這些,胡廣忽然臉色一正,嚴肅地說道:「朕欲把此圖案繡在旗幟上,定為我大明帝國的國旗!」
溫體仁和畢自嚴一聽,不由得一愣,國旗?這是什麼,聽都沒聽過。
倒是徐光啟和西夷打交道比較多,一聽之下倒是有概念。不過他也不是很懂,便發表看法道:「陛下,臣知西夷皆有國旗,可這國旗有何用法?」
溫體仁和畢自嚴一聽,轉頭看他,這什麼國旗從歷朝歷代以來都是沒有的,西夷有,我們大明也不一定要有啊!不過徐光啟說得也對,這國旗有何用法?如果只是因為西夷有了我們要有,似乎沒有這個必要!
胡廣一聽,嚴肅地回答道:「國旗即是大明帝國的標誌,只要在我大明帝國的國土上,就只能有我們大明帝國的國旗,而不能有其他國家的國旗。朕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什麼地方屬於大明!大明的子民時刻記得,自己是大明的一份子!」
說到這裏,他提高了點聲音道:「朕之前說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建虜此次入侵京畿之地,昌黎小縣就做得很好,他們能自發地做到這點,所有人都動員了起來,一起抗擊建虜。而永平等地,卻只依賴官府,官府不行,城破了遭殃的是城內所有人!」
如今這個時代,壓根就沒有國家民族的概念,最多認為天下是皇族的天下,改朝換代就改朝換代,如果不影響他們,大部分人不會怎麼在乎。這一點,隨後的歷史就能證明。
因此,胡廣才有了這個想法,要制定國旗國歌,宣傳國家的概念,宣傳大明帝國的好處,讓大明的百姓從小記得,大明帝國的概念,就如同家的概念一樣,成為大明百姓自豪並為之守護的對象。
當他舉例到建虜入侵京畿之地時,溫體仁等人就認真地開始看待這個國旗了。他們不得不承認,昌黎之戰中,這么小一個縣城之所以能守住,確實是全城百姓動員的結果。
這時,他們聽到皇帝繼續在說道:「這個國旗將掛在所有官府衙門,每日早上都要升旗,還有各衛所,邊軍駐地等等。明確無誤地告訴他們,這是大明的官府,是大明的軍隊!以後我大明軍隊的旗幟,國旗必須要有,將領的姓氏旗則要逐漸地禁止。朕要讓大明軍隊,在潛移默化中,認定自己是大明的軍隊,而非是某位將領的軍隊!」
涉及到軍權,這個就嚴肅了。此時皇帝所說的這些,只要是文官,都是擁護的。甚至對他們來說,這面國旗只要有這個作用,都足以用了。
然而,胡廣還在繼續介紹道:「還有學堂,也必須要懸掛國旗,每日早上,都要舉行升旗儀式,所有學生皆要參與,潛移默化他們!」
「對外族的戰事中,也要有大明的國旗,這是國與國的戰爭,而不是地方與他族的戰爭,從而提升戰爭的高度和嚴肅性!也能讓將士們知道,他們的每次戰事,都是為大明而戰,而不是某個將領!」
「……」
胡廣說着國旗的一個又一個用法,他所提的國家概念,第一次開始影響他人。
等到說完之後,首輔溫體仁首先點頭贊同道:「臣以為這國旗確實不錯,臣贊同!」
一面旗幟就有這麼多影響人心的舉動,他沒有理由拒絕。其他兩人也是,在聽了胡廣說了那麼多道理後,也都贊同之。
胡廣見他們支持,便笑了笑,而後一指他們手中的紙幣道:「那首詞,是朕定的國歌,與國旗配套使用。是朕對大明子民的期望,也是朕對大明的期望!」
一聽這話,溫體仁等三人不由得鄭重起來,再次去看那首詞。
一方有難兮,八方支援!
萬眾一心兮,其利斷金!
南澇北旱兮,何足道哉!
貪官污吏兮,遲早要還!
保家衛國兮,誓要敵亡!
各司其職兮,各盡其職!
國富民強兮,安居樂業!
威加海內兮,四方來賀!
重看了一遍後,三人的第一感覺是這詞倒也通俗易懂!不過他們已經有了國旗的概念,與之對應要配套這詞的話,頓時好多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這是明確要求大明百姓怎麼做,這是告訴大明百姓要學昌黎之
215 國旗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