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聞言,不怒反笑,只是笑聲中,卻帶着悲痛,鏗鏘一聲,拔出長刀,遙指劉虞,悲聲吼道:「劉虞,你個狗東西,還盧師命來!殺!」
這個時候,他即使再如何不敢相信,不願相信,也不得不承認現實,恩師盧植,必是已命歸黃泉,不然,劉虞的舉動,就無法說得通。
就在公孫瓚和趙雲兩人,義無反顧地拔刀沖向劉虞,以及奉令上前來捉拿他的親兵時,劉虞心裏還存着一線希望,就是藉此將公孫瓚拿下,那麼他這幾天的擔心,也就可以全然放下了。
故而這個時候,劉虞倒覺得,公孫瓚到來得如此迅速,雖然令他猝不及防,可也是一個極佳的契機,一個可以讓他一舉重新掌控幽州的契機。
是以劉虞面對公孫瓚的怒吼,以同樣不輸給他的氣勢吼道:「大膽公孫瓚,脅迫上官,來人,拿下公孫瓚者,重重有賞。」
可是他話音剛起,一眾州牧府屬官就反應過來,忙不迭地失聲喊叫,往兩側避讓,以免刀劍不長眼睛,誤傷到他們,廳堂中頓時一片混亂,聲浪之大,將劉虞的吼聲完全給掩蓋過去,氣勢也大為不如。
這還沒完,還有人在不停高呼:「劉虞勾結外敵,殘害州郡,陷盧幽州於死地,大家拿住他,莫讓他逃了!」
不用說,這自是對劉虞有所不滿的人,在那裏拆他的台,可很快,就得到其他人的呼應,這股聲浪也就越來越響亮,以致響徹整個廳堂。
劉虞臉色鐵青,完全搞不清楚,盧植帳下的這些屬官,多半以前還是他身為幽州牧時的屬官,為何這個關鍵時刻,不來相助不說。連保持中立都不願意,非要去幫助公孫瓚這個屠夫。
打從心底里,劉虞很是看不起公孫瓚,雖然公孫瓚在整個幽州。一向以貌美勇猛著稱,在公孫瓚的治下,右北平也的確是盜賊禁絕,幽州塞外各族,也都對他極為忌憚。可在讚譽之下,還有另外一些秘而不宣的毀譽,那就是公孫瓚為人心狠手辣,外寬而實內忌,難以容人。
這般毀譽背後的最佳佐證,莫過於自從公孫瓚主政右北平郡以來,郡內知名名士,莫不下獄的下獄,死的死,雖說公孫瓚的理由都非常正大光明。可是明眼人,還是能自中看出不少端倪來,是以其他的名士,為了避禍,多遷往他處。
在整個幽州,就連劉虞自己,也都覺得,他和公孫瓚,就像是水火不相容一樣,不光是在對待塞外各族的態度上。在很多方面,都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哪怕以前劉虞是公孫瓚的頂頭上司的上司,他對公孫瓚。也是大感頭疼,還有無奈。
如今,見有人就是鐵了心地支持公孫瓚,而不是他這個忠厚長者,劉虞心裏就很不是個滋味,可都這個時候了。他只能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專心看向廳堂正中的戰團。
那裏,他麾下的親兵二十多人,正在圍攻公孫瓚和其隨從,可只是看了片刻,哪怕劉虞不通武藝,不諳軍事,也都看出不對勁來。
雙方人數相差懸殊,可是戰況卻完全被公孫瓚和其隨從掌握主動,二人背靠背,與圍攏在四周的親兵搏殺,每一次刀光閃過,必有人慘叫倒地。
短短的一會兒工夫,廳堂地上,已倒下數人,可反觀被圍困居中的公孫瓚兩人,身上雖然鮮血淋漓,但趨退之間,毫無阻滯,就連劉虞也都知道,二人雖然衣衫殘破,露出內里的皮甲來,可是傷勢無礙。
就在此時,門外傳來一陣喊殺聲,一隊數十人湧進來,個個手提長刀,動作迅捷彪悍。
鮮于輔只是一見,就心知不妙,忙竄到劉虞身旁,低聲稟道:「來的是公孫瓚手下,大司馬快走!」
劉虞很是意外,不解地扭頭看過來,眼中帶着責怪。
鮮于輔苦笑稟道:「大司馬,公孫瓚身旁那名白衣隨從,乃是常山趙雲趙子龍,當時在虎牢關前,曾與呂布大戰……」
劉虞一聽明白過來,並非是鮮于輔不願親自上陣,而是懾於趙雲的威名,不敢上前,不過即使本身不通武藝,劉虞還是能聽明白,趙雲曾與呂布大戰過,到底意味着什麼,因為呂布那個武夫,武勇之名,可是天下皆知的。
眼見着堂中的親兵見到公孫瓚援軍殺入,個個膽氣被奪,鮮于輔情知此時事已不可為,忙一把拽住劉虞的衣袖,急道:「大
167 公孫瓚的怒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