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帕維爾有些不敢相信,強大的蘇聯航空人,竟然會從比他們落後最少30年的中國人很傷學到東西?巴布拉耶夫沒搞錯吧?難道這傢伙老的腦子都不好使了?
雖然巴布拉耶夫的年齡並不大,50歲左右的年齡正是搞科研的黃金年齡,但發生了這種難以理解的事情,說他「老糊塗」了似乎也未嘗不可。
「他們在搞前掠翼技術,」巴布拉耶夫似乎沒看到帕維爾瞪的如同牛蛋一般的眼珠子,自顧自的說道,「不過和蘇霍伊正在搞的那個不同,他們正在搞的是一個前掠角為7.5度的前掠翼,主要的問題基本上都已經克服了……當然,在這其中,我們安東諾夫設計局幫了不少的忙,也掌握了不少技術。」
「上帝啊……」帕維爾幾乎傻了,口中喃喃的、無意識的低聲自語,「這不可能,這不應該……」
蘇霍伊設計局正在搞的那個代號s—32的前掠翼技術驗證機他當然知道,這個項目在蘇聯解體前期就已經開始論證和立項了,只是因為蘇聯解體,俄羅斯的經濟惡化,極度缺乏資金、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流失嚴重的蘇霍伊設計局子s—32這個項目上幾乎陷入了停頓,從去年開始才剛剛有所好轉,據說已經開始了s—32原型機製造之前的相關工藝準備工作。
作為航空方面的專家,帕維爾自然清楚前掠翼技術的難度到底有多大,代號s—32的蘇霍伊驗證機當初在技術論證之初差點兒將蘇霍伊設計局的設計師、工程師以及材料專家們給逼瘋,一直到蘇聯解體之前,s—32技術驗證機前掠翼的技術設計工作也才完成了大約80,雖然這些資料都是絕密,但作為扎波羅什進步機器製造局的副總設計師,帕維爾的權限讓他多少知道一些:整機為三翼面佈局,即整架飛機的氣動面由前鴨翼、中間的前掠翼和後見面的平尾和垂尾過程整個氣動面,而這個氣動佈局核心中的核心。便是主氣動面的前掠機翼,為了克服前掠翼在一定速度下容易變形甚至折斷的問題,其結構的90採用了多達20餘種複合材料製造而成,前緣前掠20度,有全展長襟翼,後緣前掠37度,內側為普通襟翼。外側為副翼,翼尖為弧型。
迄今為止,s—32原型機都還沒有開始,可卡其哈諾夫說什麼?林鴻飛的公司不但在研究前掠翼,他們的前掠翼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了?
「你想的差了,他們的前掠翼是一種低速前掠翼。和s—32的那個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的前掠翼完全不是一回事,」看懂啊自己老朋友那驚訝的表情,卡其哈諾夫哪裏還不知道帕維爾在想些什麼?解釋道,「這是一種適用於800公里以下時速飛行的前掠翼技術,有點類似於美國人的v—22傾轉旋翼機的那個前掠翼,但機翼前掠角比v—22的前掠角還要略大一些,不過總的來說。是用於低速飛行的。」
原來是這樣,帕維爾鬆了一口氣: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的前掠翼技術,比800公里以下時速的前掠翼技術的難度高了不止一個數量等級,只要有大把的錢堆上去,他們研究出800公里以下時速的「低速」前掠翼並不是不可能。
但這個疑惑得到了解釋,帕維爾心中立刻又升起另外一個疑惑,「不對啊,他們研究這種低速前掠翼幹什麼?難道他們也想要向美國人學習。搞他們自己的v—22傾轉旋翼機?哈……這可是我今天聽到的最大的笑話!」
感覺好笑的帕維爾,不由大笑了幾聲以表示自己的不屑:時速的低於800公里的前掠翼技術?哈,那又有什麼用?現在的戰鬥機早在30年前就是超音速了。
「也不能這麼說,如果用在中型多用途戰術運輸機上也很不錯,比如美國人的c—130、我們的安—12或者我們正在研發當中的安—70,我們以我們最熟悉的安—12做計算,計算的結果是。如果將安—12的機翼換成他們研發的這個7.5度前掠角的、帶有翼梢上反角小翼的前掠翼,在動力系統等其他系統全都不變的前提下,同等面積的前掠翼,巡航速度可以由現在的670公里每小時提升到720公里每小時。巡航速度提高了足足7.5,航程增加10,實用升限可以提升至10800米。」
「就算是應用在中國人自己仿製的安—12、也就是他們自己生產的運—8上,巡航速度也可以由之前的55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