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之前一樣,這章不用訂閱了。
但你非要訂閱的話,我也沒辦法呀!
……………………………………
一首說唱歌曲。
歌詞方面說不上是華麗。
甚至,在一些方面還有一些瑕疵。
不過……
葉小葉把這首她原創的說歌曲,演繹的可以說是相當完美。
說唱,講唱故事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後來,經過時代的不帶變遷和許多音樂人的努力,使說唱音樂得到音樂圈內大多數人的認同。
說唱音樂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特色,是華夏民族特有的民間藝術,它是集文學、音樂、表演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它在文體上韻散兼用,敘事與代言相結合;表演上講唱故事與模擬人物相結合;音樂上突出敘事性,具有獨特的「語言型旋律」,是民間音樂中與語言結合最密切、最大眾化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形式。
至於如今大部分人說說唱音樂起源於西方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說唱音樂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源頭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則以唐代的變文講唱為標誌,到宋代說唱音樂已趨於成熟,元明時期繼續發展,及至清代達到空前興盛,成為遍及全國有數百個曲種的形式。
古代瞽者「誦詩、說書、講史」,即為說唱音樂最早的源頭。盲姑彈唱,瞽叟作場,是說唱藝術沿襲至今的傳統,一些古代典籍早有記載。漢代劉向的《列女傳》就記有周代瞽者誦詩的情景。
戰國時期荀子的《成相篇》,作於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認為這是說唱音樂最早的形式。清代就有文人盧文弨提出《成相篇》是類似彈詞、蓮花落文體原始形式的看法,《成相篇》的文體字句排列整齊,換韻有一定的規律,全篇分為五章,每章之首都有「請成相」的字句。「成相」是古代舂米時所唱的歌,荀子此篇是模仿這種勞動歌曲而作,內容是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並沒有敘述故事,又沒有散文說白,因此不能算真正的說唱,但從韻文文體上來看,與說唱形式有些類似。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漢《樂府》中收錄的《孔雀東南飛》、《陌上桑》等大型敘事詩是早期的說唱,但對這些說法都有爭議。
上述資料都可以作為追溯說唱音樂源頭的參考,而說唱音樂的正式形成還應從唐代算起。
說唱音樂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標誌是寺院裏的變文講唱。變文可以說是中國說唱音樂的始祖,變文講唱在很多記載中稱「俗講」,主要在中晚唐時期盛行於長安的大寺院裏,是僧侶們講經時穿插的佛經故事或世俗故事,變文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它的文體為後世的講唱文學所繼承。變文的文體是韻散間用的長篇敘事體,韻文部分以七言為主,雜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這種文體與詩不同,它的文字通俗,平仄不嚴,用韻較寬,散文部分為通俗的白話。這些特點都為後世的彈詞、寶卷和鼓詞等形式所繼承。變文的韻文是歌唱部分,唱本上常注有「平」、「吟」、「側」、「斷」這一類的唱法標記。變文的實地說唱情景,在唐代趙磷的《因話錄·卷四》中有著名俗講法師文漵僧講唱變文的記載。變文講唱的內容,有的是佛經故事,如《維摩經文》;有的是民間傳說,如《舜子至孝變文》;還有歷史故事,如《伍子胥變文》、《王昭君變文》、《張義潮變文》等。
唐代的說唱音樂除了變文講唱以外,還有民間的說書,如有的藝人說《一枝花》,還有的說《三國》故事。但是,這些只流行於民間的形式,不為士大夫們重視,因而所存資料極少,至於哪些只說不唱哪些是有說有唱的現今都不可考了。
宋金時期的說唱音樂
宋代的說唱音樂趨於成熟,其標誌是有些城市中有了說唱藝人賣藝的場所-勾欄瓦肆,還有了文人加入的藝人組織-書會,專門為說書人撰寫唱詞。
北宋時期的主要的說唱音樂曲種有鼓子詞、諸宮調,此外還有唱賺、陶真和涯詞。
鼓子詞完整的作品有,趙德麟在《候鯖錄》中收錄了自著的《元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這也是韻散間用的文體,韻文部分用了十二首〖蝶戀花〗詞牌,第一首之前有「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