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揚鞭踏馬,絕塵而去。
午時,至營中,隔江有探報來,說對面沿江駐紮的乃是巴夷首領杜濩和七姓夷王朴胡,兩人共領兵六七千眾,皆是受張魯上將楊昂派遣,阻擋益州大軍。
劉瑁令眾人軍帳計議。
荀攸道:「杜濩、朴胡皆巴夷首領,久在山川,深識水性,據險而守,不可強攻。某以為,當出奇兵襲之。」
「先生如何方能出奇兵?」吳懿問。
荀攸道:「昨夜誤入荒山,因而遇到榮始。據其所言,此地向西一百五十里,至劍閣,有浮橋,可通軍馬。我意,可選派精銳,西行過浮橋,襲杜濩、朴胡之後。其餘軍卒徵集戰船,正面佯攻。如此,水陸並進,兩下夾擊,定可一舉而勝之。」
「好!好!先生此計甚妙!」甘寧叫道。
黃忠等人也都點頭,以為甚妙。
不想,那荀攸眉頭緊鎖,話鋒一轉,言道:「只是……我等先鋒營只有三千老弱,既要長途跋涉,又要駕舟強攻,分兵出擊,杯水車薪,如之奈何?若用此計,當須龐羲調集大軍,總體謀劃才行。」
「可是,那龐羲會用先生之計嗎?」黃忠滿臉擔憂。
荀攸一臉無望,只是搖頭嘆息。
甘寧遂怒罵:「格老子的,龜兒子佔着茅坑不拉屎,我看他早活膩歪也。」
「就是!就是!」魏延也道,「公子,那龐羲如此欺辱公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若公子便去將計謀獻於龐羲,若他從之,倒還罷了;若其不從,哼,我等將他揪出,一刀砍了,奉公子為主將便是!」
「文長所言,甚是痛快!」甘寧道,「公子,便請下令,若不如此,我等強攻,單憑老弱,投江餵魚乎?」
就在眾人議論,要反龐羲之時,劉瑁腦子裏卻在絞盡腦汁,想那《三國演義》之中,到底有沒有類似案例。
隨之靈光一閃,劉瑁想到,在「諸葛亮智取漢中」一回中,蜀軍和魏軍分居漢水東西兩岸,諸葛亮豈不是用奇計,令那曹兵不得不後退的麼?
想到此節,劉瑁激動不已,遂道:「若是我等此時反了龐羲,雖可成功,倒叫三軍小瞧我等。即便奪了龐羲兵權,三軍能心悅誠服、歸降於我否?我有一計,不肖損失一兵一卒,當可渡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