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集團的這次聚會沒什麼太多的主題,大家可以和坐在自己邊上的同事暢所欲言。
其實,對於一些新加入或者新晉升為公司高管的人來說,這種聚會是一個認識和熟悉其他高管的好機會。
雖然大家都是屬於光輝集團的人,理應互相扶持,但是一個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給誰不給誰,有的時候是很難說清楚的。
就像是光輝微博的一些推薦位,雖然大家都會給錢,但是光輝手機和光輝汽車撞倒一塊的時候,到底給誰呢?
這個時候,很可能光輝手機的領導和光輝微博負責人熟悉就會給到光輝手機,反之則是光輝汽車。
當然,如果集團有安排,那另當別論。
「唐總,來,我敬你一杯」。
「方總,我先干為敬,你隨意」。
「周總,我們走一個」。
……
在江輝帶頭喝了第一杯酒後,下面很快就開始了亂戰。
本來,江輝肯定是今晚的重點圍攻對象,不過白雪坐在江輝旁邊,虎視眈眈的看着每一個敬酒的人,再加上江輝也實在不想被二十幾個人給圍攻,便沒怎么喝酒。
這麼一來,下面的人就只好自相殘殺了。
在天朝,大家往往還是比較喜歡在酒桌上聯絡感情,酒桌文化可謂源遠流長!
天朝的酒桌文化是天朝特有的文化。
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天朝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天朝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
《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閒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係。
還有很多典籍專門講酒,如西周的《酒誥》,西漢的《酒賦》《酒箴》,東晉的《酒誡》和初唐的《酒經》《酒譜》等等。可見,酒很早就成了天朝文化的重要元素。
與天朝酒桌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
天朝古代的餐飲擔負着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
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
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
天朝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麼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干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嚴格地說,勸酒源於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
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級敬上級,晚輩敬長輩等。敬酒首先是下對上的互動,相對沒有強制性。
但,上對下的互動,可稱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動敬,就有了極大的強制性。
最早的勸酒多來自上對下的敬酒。尤其是從家過度到國,這種倫理慢慢變成了政治強制力。
天朝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政治語境下的強制性勸酒案例,有些妙趣橫生,但也有很多案例異常殘忍,讓人毛骨悚然。
光輝集團的這幫高管喝起酒來,和其他人也沒什麼兩樣,各種各樣的勸酒都出來了。
最經典的是京都大學中文系出身的方大文把唐詩宋詞居然也用到了勸酒詞中。
諸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半斤八兩隻等閒」。
「日出江花紅勝火,君子一定把酒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約對門,喝酒喝個雙」。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舉杯問小姐,我該喝多少」?
「少小離家老大回,這杯我請兄弟陪」。
「酒逢知己飲,詩向貴人吟」。
……
方大文的這一套說辭,把大家搞得目瞪口呆。不怕流氓多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這個來敬酒,一看是領導,那個來敬酒一看是什麼什麼。你都很難拒絕。
不是不能拒絕,而是拒絕可能會傷人情,所以你最終難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