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大軍洋洋灑灑,陸續進駐塔拉戈南尼斯。保守估計有二十到三十萬的兵力。
阿洛尤斯並不急於馬上向伊比利亞半島內部挺進。他把主力軍分成三個方向,駐紮下來先行防禦。
西班牙山路拐彎抹角,深山狹道中最容易設埋伏。因此需要謹慎。他一邊調集軍隊,一邊四處撒網散佈間諜收集情報。
攻伐別國,糾集的兵力越多,獲取勝利的可能越大。這本沒有錯,可凡事有利必有弊。使用大規模軍事力量,必然面臨兩大現實問題。
一個是指揮調度問題,軍隊龐大就會顯得臃腫,有尾大不掉的感覺。往往也容易產生混亂。
另一個就是後勤補給問題,給這麼多人提供糧草、武器等等戰爭必須物品,運輸耗費巨大。令人頭疼。
兵法:(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說的正是這種情況,何況現在馬其頓舉國四分之三的重兵壓到偏遠的西班牙地區。
波達雷里奧斯給國王的信中已經兩次提及:
王國財政壓力過大;
馬其頓國內運輸系統瀕於崩潰的狀態。
阿洛尤斯畢竟是老將,帶兵打仗已非三年五載。他依然堅持保守打法。他擔心大軍進攻受阻或陷入消耗泥潭,那將是災難性後果。
此外,他還拿不穩迦太基和高盧的態度。是否應該不管不顧對其一併進攻。
不久,從羅馬新來的增援也到達。原來是波達雷里奧斯聽聞騎兵會戰之事,擔心國王的安全,特意派來了全新的皇家騎兵。
他建議更新軍團配置。在國王親帥的近衛軍中不帶輕騎兵,一律改用重裝騎兵。目前還做不到全軍更換,但將來必為趨勢。
因為現在其他國家普遍重視對騎兵的發展,輕騎兵已無法再作為馬其頓騎兵部隊的主力。只能輔助作戰。
波達雷里奧斯只看過戰鬥過程的簡報和雙方傷亡對比,就發掘出深層次的關鍵問題。是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專家。
西班牙的局勢風起雲湧,變幻莫測。
馬其頓軍隊進入半島後,雄據着北部塔拉戈南尼斯。
退居坎特伯雷的高盧人積蓄力量已久。見風使舵的他們趁火打劫,對盟友不宣而戰,巧取豪奪南部城市科爾多巴。
盟友的背叛,重創了迦太基屬下的西班牙聯盟,其只剩下被分隔的東西兩部分。
這時,迦太基的處境越顯尷尬。
作為文明富裕的先進國家,迦太基沒能有效組織起同盟。西歐幾大盟邦關係複雜,像高盧和西班牙甚至內部開戰。
歸根結底,還是迦太基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多年羅馬參與同盟時,幕後出謀劃策出資出費,必要時挺身而出。
反觀這些精明的商人,一直深深藏在後台,還想方設法賺取蠻族國家的利潤。既不肯出錢又不出力。
俗話說:「輕財足以聚人,身先足以率人。」以此觀察,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迦太基的外圍盟友不可靠了。
阿洛尤斯感覺時機成熟。他開了一次簡短軍事會議,大家各抒己見,大都意見是兩路並發,雙管齊下。憑藉優勢兵力一鼓作氣,肅清整個西班牙半島上的敵對勢力。國王沒有表態。
散會後,他單獨找杜西尼談。
「寡人決定出擊,然出則必勝。」
「陛下,卑職以為:
速戰速決就要行動果斷,出招必殺。西班牙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本土防禦的優勢,即層層設防,處處攔阻。西班牙山地步兵很擅長山丘野戰。而馬其頓方陣恰恰害怕大角度的仰攻俯攻。
我們的重型部隊應該執意打陣地戰。
直搗敵人據點,佔領他們的大本營。其餘散兵游勇堅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會自行潰散。
直接從內陸進攻,會承受不少損失,且耗時費力。迦太基可能會參戰,那樣持久戰不可避免。
如果我們派一支精兵沿伊比利亞海岸順勢而下,襲擊新迦太基城,那麼迦太基將失去西班牙這個歐陸立足點。他們定會一退再退。
剩下西南偏遠的盧西塔尼亞部落再也構不
第151章 十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