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意識到這些胡族終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始終是原戰亂不絕的禍根,便頒下國歷史上著名的《殺胡令》:「凡內外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斬,漢人斬一胡人級送鳳陽門者,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東門」。一時間,鄴都城內漢人紛紛拿起武器追殺胡族,冉閔親自帶兵擊殺鄴城周圍的胡人,三日內斬二十餘萬,屍橫遍野,同時冉閔還揚言要胡退出原,「各還本土」,否則就將其統統殺絕。
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組成聯軍連番圍攻冉魏政權。面對胡族聯軍的瘋狂反撲冉閔沉着應戰: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凶奴營,殺敵將數名,逐里,斬凶奴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四萬;五戰以漢軍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戰於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開始對入塞原的數萬胡族展開大屠殺,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迫於冉閔和諸路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萬人退出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亞老家。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留下四五萬,主要的兇手是凶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凶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凶奴血腥的民族報復被基本殺絕。
五胡的四胡種族仇殺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公元352年,冉閔將城的軍糧分給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糧。鮮卑族得到這一消息,急調二十萬鮮卑騎兵南下,想乘機消滅因剛掃清原而元氣未復的冉魏政權。冉閔被鮮卑的十四萬先頭騎兵部隊常山包圍,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餘人,終被俘,慕容俊怒斬冉閔於遏陘山。
史書記載,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魏國的臣子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因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姓途受到鮮卑大軍追擊、屠殺,死亡殆。晉將自殺謝罪,同為漢人的東晉將領也如此義舉!
冉閔雖然是皇帝,卻一直奉江南的晉為漢之正塑,立志恢復漢家天下。他號稱項羽轉世一生無敵,自滅胡令頒佈後,遭北方胡人圍攻而屢戰屢勝!群胡連番圍攻:其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里,斬匈奴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四萬;五戰以漢軍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戰於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七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五胡亂華,漢人傳奇英雄冉閔,卻沒有得到歷史應有的評價。當時正如古書所描繪「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漢人冉閔忍辱二十年得機起兵造反,力圖匡復華夏,滅胡無數,血洗親人之仇,亡國之恨!及至群胡圍攻。
時過一千多年,冉閔的豪壯語任激動人心:
「諸胡亂我國,也已數十年,今我與諸君誅天下胡族,共雪我原姓血海深仇。」——大會群英,致書各地。
閔遣使臨江告晉曰:「胡逆亂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東晉朝廷不答。
「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凶禽一樣,人面獸心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乃是堂堂華英雄!」——被俘拒降鮮卑國主慕容俊。
冉閔死,遏陘山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天以不雨以示大哀無淚。天地大慟無非屈聖賢辱,千年不得昭雪。連上蒼都知道冉閔的冤屈,上天都感動了。——真乃神人也。
武昊嘆了一口氣,兩漢對胡的政策,有了五胡之亂的惡因,三國的英雄們,流了
第153章 冉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