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王朝的建立,無論對於江南人士還是江北人士,都算不上驚奇,因為司馬家族早已衰退,劉裕也早已成了國家的一把手,改朝換代只是時間問題。
雖說司馬家族沒落已久,但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人丁何其興旺,劉裕倒是想把他們趕盡殺絕,但那註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充其量也就是把有名望有實力的人殺掉而已。
劉裕為此經營多年,隨着司馬德文的離世,司馬家族有名望的人確實也都死得差不多了,但常言說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老一輩的離開,新一輩的湧現,這是歷史潮流的必然,非人力所能阻攔。
當初參與討伐譙蜀政權的司馬榮期,被叛將謀殺後,兒子司馬楚之懷着悲憤的心情,把父親的靈柩運回建康,想求得庇護,結果正巧趕上劉裕在剪除司馬皇族中有才幹有名望的人,司馬楚之的叔叔司馬宣期,哥哥司馬貞之,都被處死了,司馬楚之於是帶着更加悲憤的心情,開始了逃亡之路,後來躲進了竟陵少數民族地區。
沒過多久,他的堂祖父司馬休之也遭驅逐,被迫投奔後秦,年輕氣盛的司馬楚之終於忍無可忍跑到汝水穎水流域,集結大批部眾,準備向劉裕發起復仇,因為他頗有些英雄氣概,而又禮賢下士,倒也很得人心,部眾越聚越多,到了419年,已擁有武裝部隊一萬多人。
劉裕自然不容許有這樣的人存在,但因為當時正在為篡位做準備,大舉討伐不太現實,所以派刺客沐謙前往暗殺。
沐謙先是自告奮勇地報名,聲稱要參與討伐劉裕的義軍,所以司馬楚之待他很是寬厚仁義。
實際上不只對沐謙,司馬楚之待人接物十分謙恭有禮,對任何人都像對待自己兄弟一樣,身邊積聚的親信很多,而有這樣的領導,大家也都相處融洽,經常同食共宿,沐謙根本找不到和司馬楚之單獨相處的機會。
距離交差的日期越來越近,沐謙萬般焦躁之下終於想出一招妙計,那就是裝病。
以他對司馬楚之的了解,得知部下生病,一定會親自登門探視,到時候就在病床邊上完成任務。
司馬楚之果然前往慰問,而且表現得好像是自己生病一樣,非常悽苦,十分細心照料沐謙,親自煎熬湯藥。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沐謙這個底層人士哪裏受過這等待遇,頓時感動得五體投地,眼淚都下來了,老實交出隱藏在席下的匕首,並把實情和盤托出,動容地說道:「劉裕對將軍深為顧忌,請你不要輕率地跟人接近,以保全自己,在下有生之年能結識將軍,實在是三生有幸,但求一死,以報答將軍的厚恩。」
司馬楚之都呆住了,萬沒想到眼前這個雄壯偉岸的漢子居然是來刺殺自己的,更沒想到他竟然如此爽朗地坦承一切,過了一會才回過神,安慰道:「閣下也是受命於人,何罪之有,況且坦誠至此,不但饒了我一命,還告知了許多機要信息,功遠大於過,如蒙不棄,就與我一同興義兵,匡扶晉室,豈不美哉!」
沐謙更加感激涕零,二人感情越發升溫,成就一段佳話。
除了司馬楚之,眾多北上逃難的司馬家族成員之中,司馬文榮率山西流民一千多家,駐防金墉城南,司馬道恭從東垣東下,率部眾三千人,駐防金墉城西,司馬順明率五千人協防陵雲台,與柏谷塢的司馬楚之遙相響應,一同維護家族大義。
這些人不久便投奔北魏,為北魏的發展壯大貢獻很大,尤其司馬楚之後來更是成為獨當一面的重臣,對劉宋王朝造成極大威脅,在南北大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劉裕當然想不到那些被自己驅趕的人裏面,竟然臥虎藏龍,原本想解決後患,卻不幸埋下了禍根。
大禍倒是不至於立刻爆發,反而同時期的西涼政權,危機更為顯著一些。
劉裕稱帝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各大勢力雖並不驚訝,但感受仍舊是很複雜的。
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就表現得非常暴躁。
他生氣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為隔壁的西秦和西涼都向劉裕稱臣,北涼夾在中間,滋味當然不會好受,尤其沮渠蒙遜還是那麼要強的人。
在西涼和西秦中間,沮渠蒙遜毅然選了西涼,終於下定決心討伐李氏政權了。
和兩國上次的交鋒一樣,沮渠蒙遜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