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姚襄之死

    姚襄處境十分惡劣,帶領着一孤軍東奔西走,在亂世之中必定朝不保夕,因此才決心找一個穩定的安身之所,然而這似乎比流浪更加艱難。

    桓溫北上之前,姚襄已在洛陽城外圍困了一個多月,但遲遲不能攻克,秘書長王亮勸他:「你英名蓋世,民心歸附,而今被困在堅城之下,實力受到打擊,威望受到頓挫,如果被其他盜賊乘機下手,可是危亡之道!」

    姚襄的脾氣是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好勝心極強,執意要接管洛陽城。

    然而一晃又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洛陽城依舊巋然不動,而且桓溫的大部隊已經挺進到伊水,姚襄被迫解除對洛陽的包圍,把精銳部隊埋在伊水岸的樹林裏,準備偷施暗算。

    不過桓溫沒有中計,姚襄特地派使節前往作說客:「想不到桓將軍親自率軍北征,我願意投降,請下令大軍稍稍後退,我當在道路兩旁伏身下拜。」

    桓溫坦蕩蕩地說:「我奉命恢復復中原,祭祀皇家墳墓,與你毫不相干,你若願意來,就請前來,馬上見面,不必再派使節。」

    姚襄自知計謀受阻,於是在伊水北岸據守迎戰,但料想前途一片黑暗。

    桓溫也不跟他囉嗦,身披鎧甲,親自督戰,不多時已大獲全勝,殺傷敵軍數千人,姚襄無奈率部下數千騎兵,逃到洛陽北邙山。

    姚襄驍勇而愛護部屬,而且一路上一直帶着父親姚弋仲的靈柩南征北戰,可謂孝勇無雙,待人接物也是頗得儒學思想的真傳,謙恭有禮,所以雖然屢戰屢敗,但仍有許多百姓扶老攜幼,前往投靠,就在他逃亡的當天夜裏,附近居民拋妻棄子,追隨他的就有五千多人。

    桓溫本要一鼓作氣,將姚襄生擒,但姚襄就借着新歸附的一幫人馬連夜向西逃去,晉軍追不及,只得作罷。

    據守洛陽的周成,得知桓溫來到,立刻率領全部士卒出城迎接,桓溫便把司令部設在了故宮太極殿前,不久又遷到金墉城,然後親自帶領屬官們晉謁皇陵,有損壞的地方,加以修復,每個墓園都設立一個管理官。


    雖未擒獲姚襄,但已解除了他對晉政府的威脅,而且整修皇陵工作進展順利,桓溫在城中又待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準備上疏推薦鎮西將軍謝尚為司州軍區司令長官,並由他鎮守洛陽。

    謝尚當初臨陣脫逃,聲望損失嚴重,但因帶回了玉璽,總算勉強將功贖過,可還是對戰場極為忌憚,得到朝廷的調令,以生病為由,堅決不肯赴任。

    桓溫也不好過於強硬,只得暫時讓潁川郡長毛穆之、大營指揮官、HN郡長戴施,率兩千人駐防洛陽,並保護皇家墓園,然後把投降的三千餘家民眾,強行遷到長江漢水之間,班師而歸。

    自從上次討伐前秦功敗垂成,桓溫對待北伐事業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理想化,轉而追求穩中取勝,在各方工作準備萬全之時才敢再度出擊。

    但真正的富貴往往都是在險中求得,過份保守終究難以企及。

    對於姚襄而言,他就深知這個道理,可是他卻忽略了另一個問題,只知規避風險固然有其局限,但若無視風險,同樣難得圓滿。

    可能姚襄已沒有耐心了吧,逃脫了東晉的討伐,卻又進入了前秦的包圍,這種受挫和無奈足以令人崩潰,進退失據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孤注一擲。

    不過姚襄的個人魅力倒是沒有因此減弱,行經平陽時,前秦并州督導官尹赤得到消息,親率部眾前往投奔,姚襄也由此佔領襄陵。

    前秦的最高統帥張平很快便接到戰報,一時怒不可遏,尋思這姚襄何德何能,竟然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己說什麼也不信這個邪,於是親率大軍向襄陵發起突襲,然後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姚襄,果然是讓人賞心悅目,雖將其打敗,但卻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與他結為異姓兄弟,然後各自休兵。

    受此鼓舞,姚襄準備乘勢攻取關中,休整了幾個月後,於357年4月,從北屈進駐杏城,派輔國將軍姚蘭前往敷城奪取土地,曜武將軍姚益生和左將軍王欽盧,也都各自率部下軍隊出發,並沿途招收羌部落與匈奴部落的士卒。姚蘭是姚襄的堂兄,姚益生是姚襄的哥哥。

    姚襄的名號果然很有吸引力,羌人和匈奴人以及前秦的漢人,陸陸續續歸附的有五萬多戶。

    前秦政府有些



  
伍辛老祖推薦:  奪命局  
隨機推薦:  驚天劍帝  踏星  重啟全盛時代  布萊肯林場  獵戶出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360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