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番理論過於高大上,馬和紗顯然沒有聽懂。
不過作為噴神,馮見雄有的是辦法舉出小學生都能聽懂的深入淺出例子。
「還是沒懂?好吧,是我的錯,我不該舉太高大上的產業例子的,那我說個下里巴人的好了。」他無奈地聳聳肩,飛快思索了幾秒鐘,然後問道,「你平時看網絡小說麼?」
「呃……看過誅仙,是不是很low啊……」馬和紗有點不自信地回答。
09年看網絡小說畢竟還是容易被主流社會當成low的,社會的進化也是一個不斷開放的過程。
「沒什麼,將來網絡小說是很正常的,我也會看。」馮見雄一句話就把馬和紗的自卑消除了,「你看過,我就好說了。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我曾經用過一個外國的網絡小說app,嗯,是在目前美國才有,蘋果手機上的,你肯定沒見過,聽我的描述就行。」
馮見雄口中提到的這個app,當然是騙馬和紗的,因為09年的美國根本沒有他即將描述的那樣的app。
他要轉述的這個例子,其實是他上輩子重生之前,在國內看到的例子。只是他不能吐露自己是重生者,所以假借歪果仁的名義,反正馬和紗也查不到。
「在美國的那個網文軟件裏面,那個網站方就是第一批採用大數據說話,決定給哪些書推廣資源、而哪些書則放棄掉,自生自滅。而且,因為網站喜歡流量數據漂亮的書,有些人就去造假刷,可如果造假行為表現得不太像正常大眾的行為模式,網站算法也是可以排查出來的,從而把那些涉嫌刷的書打入冷宮。
我當時看了一本律師和辯論題材的小說——可能是因為這類書比較符合我的行業背景和知識結構吧。但是作為一個冷峻的、高貴的讀者,我不會跟那些咋咋呼呼的小白那樣高喊安利,我只會先存起來,養到100萬字再開宰。
可是有一天,我發現我存的那本書太j了,本來我很想辱罵那個作者,可是後來看了作者披露的內幕之後,我放棄了,我發現他太正當了,而我不配辱罵。
那本書被冤枉、最終為了尊嚴而結束的理由,是這樣的:在那個網站,首先app有一個門面設計,那就是一本書的付費粉絲數超過大約200多的時候,會出現一次數十倍的階躍。比如說,如果一本書只有50個人付過費,app上就顯示真的只有50個人粉絲數。100個人付過費,就顯示100個——這裏考評的是人數,不論金額,也就是一個人給一個盟主還是只給1塊錢,都算一個粉絲。
但是,當一本書的粉絲數超過200多之後,會突然顯示『0.6/0.7萬』粉絲,而一本1379均訂的書,在前台顯示的粉絲數是『7.1萬』——聽懂了吧,也就是當粉絲數超過某個閾值的時候,算法會自動突然階躍,白送大約30倍數量於真實粉絲數的粉絲,這樣能讓賬面好看一些。
之所以這麼設計,是為了兼顧賬面好看、ip賣起來容易,同時又不太容易穿幫。因為如果一本書只有五個、十個粉絲,那可能每個粉絲作者都認識、或者相互在qq群里都認識。
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智人研究專家有過研究,認為我麼『智人』生活中只能維持200個熟人,而被智人滅掉的尼安德特人連200都做不到,只有50個強社交關係。
所以,一本書如果有200個以上付費粉絲後,粉絲們相互認識、串供的可能性就沒了,因此設置超過200個後自動白送30倍前台顯示數,就是一個精妙的、深通人類學的設計。
可是,我追的那本書很慘——它的定位過於高冷,它的讀者都是陰毒、冷酷,不喜歡表達,喜歡悶聲發大財加上養肥要100萬字的人。當時,在上架之前,那本書的收藏也有1萬多了吧,而且沒有被強推和三密西西比河。與它收藏、點擊、數據相仿的其他作品,正常的真實粉絲都該有兩三百個,好的有三五百個,而過了那道『200多粉後就白送30倍顯示額』的門檻。
而那本書,因為1萬多收只有80多個人打賞過,屬於算法認為『因為粉絲太少,所以有可能粉絲都是作者號或者相互認識』的閾值範圍內,所以系統沒有白送那30倍,就乖乖只顯示80多個粉。
然
第148章 不用美顏是變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