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軒改變了對幼軍營的處理辦法後,幼軍營的學生們已經不再是完成基礎文化教育後,直接送往國子監或者是武學堂了,而是繼續在幼軍營學習。
李軒給幼軍營安排的學業課程可是有十二個年紀呢,雖然說現在最高的也不過是六年級學生,但是他實際上連十二年級,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高三的教材都已經是編寫出來了。
當然了,局限於他本人只是豐富程度,這些教材都是不完整甚至上下都是難以銜接的,很多東西李軒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而已。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只能是將就着用。
同時因為除了李軒自己外,也是根本就找不到第二個合格的老師,所以李軒現在只能是親自對五年級以上的學生授課。
至於低年級學生,則是讓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代為授課了,不然的話,李軒也沒有這麼多的時間。
在嚴重缺乏老師的情況下,對幼軍營里的學生們的自學能力也是要求非常高的,沒有一定的悟性根本就學不會。
而這樣的人,其實不管是放在古代還是現代,都稱得上一個天才的稱號了,並且數量絕對不會多。
單單靠幼軍營里的那些孤兒們,已經是無法從中挖掘更多的天才了,哪怕是現在的幼軍營相對於幾個月前,規模已經擴大了數倍之多。
如今在肇慶的幼軍營,估摸已經達到了八百多人,此外還在廣西柳州、梧州兩地設有分營,柳州分營有兩百多人,梧州分營也有兩百多人。
這些幼軍營的學生,清一色都是孤兒。
但是說實話,孤兒的數量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此外隨着控制區內不在爆發戰爭,孤兒的數量也會大幅度下降。
所以李軒想着,是不是該向全社會進行更大範圍的招生了,他就不信了,控制區里數百萬人口,就挑選不出來足夠的天才。
早年李軒成立幼軍營,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成立一個大唐王朝版本的孤兒院而已,但是到了後來,李軒就想要把幼軍營當成少年軍官團培養,但是現在,李軒的想法又是發生了變化。
他認為,幼軍營目前的培養模式是對的,其中一部分學習能力跟不上的可以培養為官員和軍官,而極少數學習能力強的則是繼續培養,爭取培養出來一批科學家,再不濟也得培養出來一批合格的老師出來。
然而靠目前大部分都需要學生自己拿着教材自學的情況下,能夠脫穎而出的人還是極少,而李軒也不可能說花費大量的時間親自去教授。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擴大生源,再找出多幾個自學能力強的天才了。
孤兒不夠用,那就招收普通民眾的子弟好了!
李軒是大唐皇帝,而且還是率領軍隊開創了目前大唐王朝偌大局面的馬上皇帝,他想要做什麼,自然是沒有人會說三道四的。
簡單的幾道指令下去,幼軍營就是進行了改制,柳州分營、梧州分營這兩個分營只負責教授三年級以下的課程,並且改成為幼軍營柳州初等分營、梧州初等分營,學業已經超過三年級的十多個四年級學生一律轉入肇慶總營。
幼軍營肇慶總營,則是章程照舊,這個改制其實就是把兩個分營的四年級以上的高年級學生送到肇慶來學習,這樣他們才能夠有更好的師資,要不然的話,待在分營里他們連老師都沒有呢。
幼軍營的內部改制,其實不大,和外界的關係更是一點都沒有。
而真正大的變動則是,李軒在幼軍營之外,預計在黎平府、柳州府、梧州府、肇慶等幾個大的州府里設立一共六所少年學院,招募年滿六歲、十歲以下的普通民眾家的少年入院學習,主要課程效仿幼軍營里的體制,學制為一年級到三年級。
並且規定,但凡考入學院,一律學費全免,包食宿,將來還能直接升入國子監或者武學堂學習。
同時在肇慶府設立高等學院一所,學制為四年級到十二年級。
實際上這一套模式,全都是效仿幼軍營的,甚至連裏頭預定的老師都是幼軍營里的高年級學生。
而這,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李軒在教育體系所做的又一次重大的試探。
當然了,為了避免傳
第五百五十四章 強大無比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