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天人神降,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九載而成帝業……其,躬行節儉,知人善任,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其,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夏太祖本紀》
—————
乾福二年,三月二十一,稍作修整後,林凡親率三路三軍,橫掃遼東,韃子被誅戮大半,沒死的,全都變成俘虜,打入奴籍。
同年五月,返回燕京,周正暫時留在遼東,處理善後事宜,沈雲飛揮師入朝,一舉攻破韃子防線,殺敵八千,俘虜一萬二,同時將太后、建寧等一干滿清貴族押解回京,斬首於午門。
乾福六年,費顯為水軍統帥,自金門出發,歷經三個月,一舉收復寶島,鄭經求降,大夏皇帝念在鄭成功收復寶島有功,赦免鄭氏族人死罪,或流放,或囚禁,天下一統。
時光如水,匆匆便是六十載。
林凡在位期間,休養生息,大力發展商業、農業,同時從教育着手,逐步將學堂朝現代化教育體制靠攏,短短數年,已初具規模,全國教育系統已經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讓治下孩童皆有書可讀。
他的統治從17世紀跨度到18世紀,大洋彼岸尚未開始工業革命,紡紗機、蒸汽機、煤、鐵、鋼……當這些東西出現在大夏,一場本土化的工業革命悄然發生。
士農工商,這原有的社會等階制度被摧毀,幸運的是,數十年來,林凡一直在提升工人、商人的地位,因此這場極富本土特色的工業革命發生時,並未引起社會動盪。
隨着民智開啟,全國人民的觀念也漸漸發生了轉變,士人地位受到最大衝擊,卻因教育的發展,同樣沒造成社會動盪,悄無聲息的完成了觀念上的轉換。
六十年來,大夏蓬勃向上,經濟超速發展。
經濟的超速發展,帶來的則是人口急劇增加,崇禎年間全國人口達到兩億,明末大亂,天災人禍,外加滿清入關,但有抵抗,便大肆屠城,致使人口劇減。
乾福二年,大夏一統,戶部人口統計,竟只剩八千萬人,六十年後,大夏人口已達三億。
三萬萬人口,象徵着大夏的繁榮昌盛,但在這龐大人口基數面前,也隱藏着禍患,為了解決禍患,更為了完成封建社會朝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轟轟烈烈的大殖民地時代正式開啟。
三十六年前,英國公費顯率領十萬萬大軍抵達澳洲,所向披靡,不可阻擋,自此開始了對澳洲的統治。
三十四年前,曹國公沈雲飛率十五萬大軍抵達南美洲,從南攻到北,這傢伙就是一個好戰分子,只要打了下來,就拍拍屁股走人,善後的事情從來不管。
二十八年前,宋國公周正率三十萬大軍討伐俄羅斯,最終將俄羅斯全都趕到歐洲,完全霸佔亞洲地盤,這才揮師凱旋。
這便是林凡在位期間,無數大戰中的三場,至於小戰更是數不勝數。
於是,澳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南亞、歐洲……那一個個原本屬於英國,屬於荷蘭,屬於葡萄牙的殖民地,絕大部分都成為大夏王朝的殖民地。
林凡通過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以戰養戰,累積了無數財富,更成就了一個偉大帝國、偉大民族的勇氣與驕傲,激發了漢家民族血液里的無畏基因。
歷史真理:一個國家的崛起繁榮,往往是建立在對其他國家的剝削壓榨上的。
於是,繼曾經的工業革命,悄然從西方轉移到東方,轉移到大夏後,隨着沈雲飛、周正、費顯、寧凡等大夏驍勇戰將,率領海軍、陸軍南征北戰,開闢了一個又一個殖民地,「日不落王朝」的稱號也歸大夏所有。
當然,窮兵黷武不可取,有張有弛才是王道。
因此完成最初始的血腥積累後,十年間,林凡再未發動大戰,他用了十年來休養生息,至於以後……該做的他已經做了,是福是禍,他並不知道,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走。
自己就要離開,這一輪休養生息過後,是將全球都納入大夏王朝的版圖,亦或是一家獨大下的和平相處,全都交給後人去做吧。
說到底,他也只是一個人,憑藉的是遠超當世的眼界和閱歷,依靠的則是身後這四萬萬人形成的偉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