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勒胡馬 > 第二十五章、不為晁錯,也不做曹操

第二十五章、不為晁錯,也不做曹操

    劉隗說只有琅琊王司馬睿才有足夠的威望,鎮定江東,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僑客重臣們臣服,倘若換了一個普通官僚,則必然會產生禍亂;而易以別家藩王,同樣不行——除了南陽王司馬保外,還有誰能夠和司馬睿名望相若?可是能把司馬保放建康去嗎?

    裴該當即搖頭反問:「琅琊王何如東海王?」

    劉隗對此質問自然也早有腹案,當即答道:「我固知裴公寄望於東海大王也……」東海王司馬越是「八王之亂」中笑到最後的一個,關鍵是得到了包括河東裴、琅琊王等關東諸大姓的擁戴,當時司馬睿才只是司馬越的小弟而已;況且裴該姑母為司馬越之妃,則你自然會看重東海王司馬裒,然而——

    「昔之東海大王,與今王不同,今王初冠,尚無名望,且輩分甚低,何以與琅琊大王相提並論啊?」

    裴該笑笑:「卿其輕視天子乎?」

    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司馬裒就理論上而言,當是司馬懿的玄孫——即便外繼東海王家,為司馬越之孫,輩分也沒有變——所以劉隗說他輩分低,恐怕難以服眾。但裴該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天子司馬鄴也是司馬懿的玄孫,跟司馬裒同輩,且初冠未久,你說司馬裒年紀輕、輩份低,難道是瞧不起天子嗎?

    真正誅心之論,劉隗聽了不禁面色大變,趕緊俯首道:「天子為國家之主,天命所歸,何論行輩?即孺子在朝,吾等亦當俯伏叩拜,豈敢輕視之?裴公遽出此語,隗唯死而已!」

    裴該見他擺出這種儀態來,也知道自己話說得太過了,本意震懾對方,但未免顯得自己氣量狹小,且故意羅織罪名,於是擺擺手:「無心之言,大連休怪。然以大連看來,東海大王必難以鎮定江東麼?」

    劉隗說這是當然的——「且東海大王本為琅琊大王之子,雖已出繼,血緣不易,乃可逐其父而用其子乎?」

    裴該問道:「使大王歸藩而已,何雲逐也?」

    劉隗寸步不退地回答:「諸王鎮定方面,本武皇帝舊政,今無罪而使歸,非逐而何?」

    裴該此前就和梁芬說起過,「八王之亂」最大的誘因,不在賈后擅政,而在於諸王權力過大。魏之藩王,說不上等若囚徒,但本身也幾乎沒有什麼軍事力量,但司馬氏篡權後,鑒此前車之覆,卻允許藩王掌握兵馬,大國五千、中國三千,下國一萬五千,且大、中國王還往往掛着都督某州軍事的頭銜,坐鎮要地。所以說藩王不在國內呆着,卻任外州都督,本是晉武帝以來的舊例,如今制度未改,舊例未破,你就一定要無罪的司馬睿歸藩,難道還不是「逐」嗎?

    話趕話的,逐漸剝除了種種溫文爾雅的表面文章,而深入利益的實質,裴該因此略一沉吟,就打算直指問題核心——他終究不是此世的官僚,實在不習慣啥事都拐着大彎兒說——「卿其不聞晁錯之言乎?『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裴該的意思,如今建康政權勢大難制,已經極大地威脅到了長安的皇權,就如同昔日吳、楚諸國對於漢廷一般。雖然袁盎曾經勸諫漢景帝殺晁錯,說「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但後世有幾個人說晁錯做得不對,藩不可削啊?有誰會認為,倘非晁錯建議削藩,則吳、楚必不會反啊?如今的局面,與之差堪仿佛,那我身為朝廷執政,該怎麼做?你來說,你來教教我吧。


    劉隗當即回應道:「裴公此例大謬,豈裴公自比為晁錯乎?如漢武帝下『推恩令』,使諸藩自削,乃不為朝廷之禍,何必急於求成?」

    裴該反問道:「若非先定吳、楚,武帝安能用主父之策,坦然削藩?」

    劉隗道:「固然,即無晁錯削藩,吳、楚亦必反。然『治大國如烹小鮮』,事有當緩圖者。若漢景帝不急功近利,而緩緩圖之,則朝廷之勢日固,而吳、楚之謀日分,即便起兵,不能輕過長江,況乎梁地?而今朝廷之力,遠不如漢,建康一總江南之政,是並吳與楚,若急迫之,勢更急於前漢,即有周亞父,恐亦無以當也……」

    說完這段籠統的對比、分析,趕緊又再加上一句:「且琅琊大王素尊朝廷,絕無劉濞之野心。」

    裴該正色道:「大連,防微杜漸,為宰臣之責,此晁錯不惜破家身死,而必諫漢景之意也。且如卿所言,今建康之政,出於王氏,卿可為琅琊大王保,然能為王氏保乎?」

    劉隗當即回答:「不能!」隨即在裴該略顯驚愕的眼神中,他不卑不亢地解釋說:「今王茂弘執建康之政,王處仲手握重兵,朝廷可使諸王歸藩,乃可使二子交卸權柄乎?明制琅琊大王易,而制王氏為難。則有琅琊大王在,有我等在,王氏不能為惡,若徙大王,則恐王氏不可複製!裴公三思啊!」

    最終就是這句話觸動了裴該。他終於領悟到,對付一個司馬睿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江東政權雖然以司馬睿為首腦,但真正話事人卻並不是司馬睿。南渡僑客不思割據者,當會陸續北歸,繼續留在建康的,則相當大一部分,是打算以江南為家了,這一群體的力量相當強大,若再得土著為輔——雖有嫌隙、齟齬,但因應外部壓力,卻很有可能暫時聯起手來——以自己如今的力量根本就難以撼動。我為了保障後路,就必須要弱化這一群體,而不僅僅是弱化一個司馬睿!

    故此,當劉隗請辭之後,裴嶷從屏風後面出來,叔侄二人相商,裴該就說了:「今聆劉大連之言,獲益良多。我欲弱建康之力,應自王氏始,而不當使琅琊大王歸藩,或扶持他王相拮抗,否則,恐反重王氏之權——叔父以為如何?」

    裴嶷沉吟少頃,便問裴該:「江東之事,文約所知必然比我詳盡,今我有三問……」隨即豎起一枚手指來:「琅琊大王果無野心者乎?」

    裴該毫不猶豫地頷首確認:「琅琊王仁厚,唯思自保,無問鼎之志。」這本是歷代研究晉史的學者們的普遍認知,是基本上可以保證的。

    裴嶷又問:「南渡諸王,果無人可更替之麼?」

    裴該答道:「南頓王志大而才疏,若使更易,恐必悖離朝廷——余皆不足論,皆庸碌之輩。且今南渡僑客,皆尊琅琊王,可與之拮抗者,唯東海王而已,惜乎東海王為琅琊王之子,且年紀尚輕,不能服眾。」

    裴嶷三問:「刁玄亮、劉大連可能善輔琅琊王,而制約王氏麼?」

    ——劉隗在臨行前就表過態了,說有我和刁協等純臣在建康,必要制約、分薄王氏的權柄,使琅琊王安為朝廷藩臣,為國家鎮定東南,不起異心。但是他的承諾是否能夠兌現,裴該則不敢保證……在原本的歷史上,那兩位就是想壓制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僑客世家的力量,鞏固王權,結果卻可恥地失敗了。

    不過仔細再一想,刁協、劉隗為啥會失敗呢?因為手裏沒兵



  
赤軍推薦:  洗烽錄  殷墟  龍戰野  漢魏文魁  三國外志  
隨機推薦:  科技圖書館  仙界科技  大唐官  墨唐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勒胡馬"
360搜"勒胡馬"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