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四熱」、「四高」、「四緊」、「一亂」的現象。
「四熱」,即開發區熱、房地產熱、股票熱、集資熱。
「四高」,即高投資規模、高信貸投放、高貨幣發行、高物價上漲。
「四緊」,即交通運輸緊張、能源緊張、重要原材料緊張、資金緊張。
「一亂」,即經濟秩序混亂,尤其是金融秩序混亂。
而這四熱、四高、四緊、一亂即是即將到來的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這就讓吳小正頭疼了。
要想幫廖宏才把國際品牌給留下來,吳小正就得勸他打開發區的主意,可問題是國家馬上就要對開發區熱進行控制了,現在長市再弄開發區的話,還來得及嗎?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原因很簡單,要想「種下梧桐樹,招來金鳳凰」,這梧桐樹就是關鍵。
而對於大規模的招商引資來說,政策優惠是關鍵,而體現政策優惠、簡化辦事流程的典型模式就是開發區。
可現在的開發區熱真的有點亂。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由沿海向內地逐步推進的梯度式開放格局。
在這種大開放格局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開發區)的出現,是最有代表性的。
最早的開發區出現在1984年,當時國家決定在大連、天津等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想讓其在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改革試驗、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起到窗口、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
事實證明,這一試點模式是富有成效的。
在最開始的幾年,開發區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可良好的效果也會帶來副作用,那就是在全國都掀起了開發區熱。
一時間,各類開發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地出現了「競栽梧桐樹,廣招鳳凰鳥」的局面,興起了一股「開發區熱」。
尤其是在1992年,這種開發區熱達到了高·潮。
據統計,截止至93年3月,內地縣級以上開發區已經多達6000多個,總佔地已經超過1.5萬平方公里,這其中大部分是各地方巧立名目擅自批准的。
這其中的名目還真的夠多。
在這「一窩蜂」的「開發區熱」中,除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區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其他開發區,什麼邊境合作區、出口加工區、海關特殊監管區、農業高新區、金融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旅遊度假區等。
這些名目繁多的各種開發區,有些確實對經濟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這一點不可否認。
但開發區泛濫成災後,絕大多數開發區都沒有實際效益,絕大多數是為了跑馬圈地。
因此,絕大多數開發區變成了荒草叢生的「鬼區」。
這樣的鬼區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這些鬼區的存在,佔據並閒置了地方大量土地資源不說,還會給地方帶來巨額債務,讓企業、銀行、地方政府在開發區上被相互綁架還沒辦法解套,只能拖、賴、混地得過且過。
除此之外,官員數量翻番、騙取優惠政策、統計數據造假等,也已經成為了這些鬼區所帶來的嚴重問題。
這也正是國家準備大力整頓開發區熱的原因。
吳小正覺得,長市真的很不巧,在最需要成立開發區的時候,卻撞在了槍口上。
想了想,他跟廖宏才說:「沒有太好的辦法,你真要想有所收穫,首先就得成立開發區。」
這個問題真的無解。
在這個年代,各地進行大規模招商引資時,打的就是開發區的牌,開發區的牌之所以有效,就在於開發區除了辦事流程簡化外,在政策方面還有很大的優惠措施。
而外商們在選擇落戶地點時,是特別看重政策優惠條件的,如果長市在政策優惠方面競爭不過其它地方,就很難招攬金鳳凰。
廖宏才卻回道:「長市在去年底就申報了開發區啊,只不過只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