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康很高興。孫策沒有直接否定他的推薦,還願意見見沈直,說明孫策還是很理智的,並不因為盛憲是黨人就直接將之列為敵人。即使是因為他的面子,也非常難得。
陸康讓人去請沈直,自己陪着孫策繼續遊覽七子嶺,講解他對郡學發展的規劃。他對孫策說,他和高岱等人商量過了,覺得孫策那個加強教育,讓郡學士子輪流到鄉里授課的建議可行,現在已經着手安排了,不僅要確定製度,還要安排相應的資金進行扶植。這個資金不能全由郡里出,各縣也要分攤一些,另外再由鄉里賢達資助一些,應該就差不多了。
陸康一邊說一邊用眼角的餘光看孫策,他很想做得自然一點,但他顯然不擅長這種事,一眼就被孫策看穿了。有南陽、汝南的郡學經驗在前,孫策對郡學該怎麼辦的思考已經比較深入,對陸康心裏怎麼想也大致有數。普及教育就是與世家爭奪人才,他又怎麼可能讓世家藉此伸手。
「陸公,教化百姓是朝廷和郡縣的責任,郡縣分擔費用,這是應該的,鄉里賢達就不必了。開了這個口子,以後太守、令長又多了一個攤派的理由,捐助勸學成了任務,反而不美。」
陸康嘆了一口氣。「如此一來,只怕資金會比較緊張啊。別的不說,吳縣有四萬餘戶,以四十戶需一師計,就需要一千多人,每人年俸百石,就是十萬石,再加上筆墨書本等開支,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全由賦稅供給壓力會很大。各家自願捐助勸學,何樂而不為?」
「我不是反對各家自願捐助,但普通百姓子弟的教育不能由他們來承擔。」孫策一口咬定底線不放。老百姓認死理,他們受了誰的好處,以後就認誰。如果普及教育由世家豪強捐助,哪怕是一部分,他們以後也會念着這些人的好,進工坊也會優先去他們的工坊,如此一來,等於他為世家豪強培養了人才。世家要收買人心可以,這一塊不能插手。按照當前的糧價,十萬石相當於一千金,的確是個不小的數目,可他還能擠得出來。
「那我們應該如何助學?」陸康不知不覺的改了稱呼。
孫策笑道:「助學的方式太多了,比如有某人寫出一部專著,或想廣為傳抄,或想刻碑,卻苦於資金不足,你們就可以提供資助,這才是揚名的好機會嘛。」
孫策一口氣說了好幾句世家助學的方式,說得陸康心裏也有些沒底。他們幾家研究出這個方案,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揚名,還有爭取輿論和民意的成份。孫策在南陽、汝南乾的那些事,他們大概都知道一點,尤其是他,廬江與汝南毗鄰,陸議又在孫策身邊,他非常清楚孫策壓制世家的想法。他身為世家,當然不希望利益受損,這才針對孫策的計劃做出對策。孫策堅決反對他們插手啟蒙教育,卻不反對他們贊助學術活動,這讓他覺得可以接受。畢竟輿論的主體還是讀書人,不是只接受了啟蒙教育的普通人。
兩人都說得比較隱晦,摸到了對方的底線,達成了妥協,默契的把話題引了開去。
眼看着便是正午,就在準備午餐的時候,派去沈家的人回來了,附在陸康耳邊說了幾句。沈直不僅拒絕了孫策的邀請,還出言不遜,說孫策是商賈之子,不懂規矩,擅取吳郡,而陸康等人不加勸阻,反而助紂為虐云云。
陸康的臉色當時便有些難看,不由得瞅孫策一眼,又低聲和傳信的人交待了幾句,聽起來語氣很生硬。見陸康遲遲不給他結果,孫策便知道這事不僅不順利,很可能還出了一些岔子。
「陸公,究竟怎麼回事?」
陸康很尷尬。「沈直……有恙,不良於行。」
孫策攔住了陸康。「既然如此,我去見他。」
「將軍,不必……」
孫策轉過身,似笑非笑地看着陸康。陸康臉上的笑容僵住了,訕訕地咂了咂嘴。「將軍,是我多此一舉,你就不必走一趟了。」
孫策心裏有火,臉上也沒了笑容。最近他太給吳郡世家面子了,這些人有點不知進退。陸康也有些擺不正自己的身份。俗話說得好,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統治講究恩威並施,恩已經施了,威風還沒抖,沈直既然撞到刀口上了,他豈能放過這個發飈的機會。
孫策下令隨行的義從騎集結,直奔沈家。陸康跺足,連忙派人去大雷山請沈友,自己也叫一輛車,趕去沈家。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