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前,黃猗被孫策抽了兩個耳光,臉上還沒消腫,咽不下這口氣,帶着自家的部曲來報復,沒想到一見面就被典韋放倒一個。看到孫策,他已經慌了,卻沒想到孫策這麼客氣,居然有意讓出荊州刺史。
變化太快,黃猗有點反應不過來。可是聽到「別跟婦人一般見識」,他頓時有遇到了知音之感,不禁連連點頭,跟着孫策走到了側院。孫策還沒說話,他就拱手施禮,行了一個九十度的大禮。
「將軍,剛才一時氣急,口不擇言,對令尊不敬,我內疚得很。這不,趕來想給將軍道個歉,卻又趕上丈人棄世,也沒來得及說。」
孫策笑笑。「黃兄放心,我這人不記仇。」
「將軍胸懷,非等閒人可及。我家丈人將這重任託付給你,真是慧眼識人啊。」
「黃兄過獎了,前面說話。對了,剛才夫人說你不能做荊州刺史,卻是為何?」
兩人一邊說一邊向前走,聲音越來越小,屋裏的袁權雖然豎起耳朵聽,卻還是只聽到寥寥幾句。不過這幾句已經讓她清楚孫策沒安好心,什麼叫不記仇,當時兩個大耳光可響亮得很。她本想起身去攔,可是一想剛才黃猗一聽說孫策願意讓出荊州刺史就軟了三分的腰杆,一種莫名的嫌惡油然而生,也懶得去管他,回頭再問是怎麼回事也就行了。
不管怎麼說,能將黃猗安撫住也是必要的。黃猗之所以和她鬧,正因為袁術嫌棄黃猗誇誇其談,不肯讓他做官。如果孫策真的願意讓黃猗做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見孫策向自己請教,黃猗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向孫策解釋了一下任官之法,重點講了一下三互法。其實孫策很清楚三互法是怎麼回事,甚至可以說比黃猗本人還要清楚,但他還是聽得很認真,一副如夢初醒的模樣。
「還有這麼回事啊,怪不得袁將軍不肯自領豫州牧。」
黃猗大笑,很有成就感。
孫策很失望。「照這麼說,黃君豈不是既不能任荊州刺史,又不能任豫州刺史?」
黃猗也很尷尬,恨不得抽自己一個耳光。說這麼多幹什麼,先把荊州刺史印弄到手再說啊。「這……事急從權,也是有特例的。三互法並非古制,乃是孝桓帝所制,施行之來多有不便,蔡伯喈就曾經上書反對過。將軍若是不信,待會兒等蔡伯喈來,你可以問問他。」
「這倒也是,待會兒我問問蔡先生。不過,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不知道黃兄有沒有興趣。」
黃猗胸脯拍得咚咚響。「孫將軍,我知道時局艱難,你我當同舟共濟,不管是什麼事,只要我黃猗能辦到的,絕不推辭。」
「監軍,願意屈就嗎?」
「監軍?」黃猗露出幾分猶豫。
「董卓派人侵奪南陽,武關一帶很快就要大戰,僅憑橋元茂是不夠的,還需要增派援兵,去增援的將領能不能和橋元茂共事就成了一個問題。原本大家都差不多,袁將軍若在,他指定誰是主將,誰是副將,沒人敢有異議。我剛剛接手,資歷太淺,門第又低,他們未必能聽我的。黃兄是袁將軍長婿,江夏黃氏又是名門高第,如果你做監軍,從中斡旋,我想他們應該能給你幾分面子。」
黃猗聽了,連連點頭,腰杆又挺直了幾分。他覺得孫策說得太對了,他簡直是最適合做監軍的那個人。監軍好啊,不用領兵作戰,又能節制諸將,威風得很。
「如果孫將軍信得過我,我願意走一遭。」
孫策鬆了一口氣。「有黃兄做監軍,武關無憂矣。黃兄,依你之見,誰最適合統兵增援武關?」
黃猗鄭重其事地想了想。「我覺得陳公瑋最合適。一來他資歷最長,又與將軍不太和睦,留在宛城,說不得要和將軍起衝突。讓他增援武關,既可見將軍對他的尊重,又可以將他調離,從容行事。」
孫策挑起大拇指。「黃兄不愧是讀書人,思慮周全,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不過,他願意去嗎?」
黃猗傲然一笑。「將軍,如果你信得過我,我願意做將軍的說客,鼓三寸不爛之舌折服之。」
「好!」孫策大笑,用力拍了拍黃猗的肩膀。「那我就把武關交給你了。」
黃猗拱手施禮,欣然從命。「敢不效命。」向後退了一步,昂首挺胸,轉身就
第195章 策反與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