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將虞翻繪製的地圖仔細看了一遍,與自己印象中的地形相對照。
他倒不是擔心國運,以目前的形勢而言,十年之內也許就可以統一天下,秣陵終究只是臨時都城。他擔心的是地理導致的疾疫。江南卑濕,丈夫早夭,在醫學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前期防範非常重要,如果秣陵從地理上就不適合作為大都市,那就不能勉強。
隔三岔五的來一次大疫誰扛得住?
虞翻指着地圖,又道:「秣陵周邊雖然有不少良田,但不足以自給,還需要從吳會運糧。如果用海船運,則需要繞行出海。用河船運則需到京口轉運,否則河船受不得風浪,有沉沒的可能。臣與袁敏商量,看看能否挖一條河,直達秦淮水,只怕會影響風水。且秣陵南有一道高崗地,需要築堰,工程量不小。」
孫策直起身。「建城是百年大計,這事馬虎不得,要謹慎一些。仲翔,你可有什麼更好的方案?」
「主公說得對,其實也不用急。」虞翻收起地圖,將那石頭拿在手中把玩。「如果臣所料不錯,主公這幾年怕是都不能住在江東,臣可以慢慢斟酌,也許能找到解決之道。天下沒有十全十美之地,子綱先生選秣陵的理由還是充足的,只是他時間緊,難免有些疏忽。」
「你還支持抹陵建都的方案?」孫策笑了笑,未免有些詫異。他還以為虞翻又想提議陽羨呢。
「至少推翻的理由尚不充分。」
孫策很欣慰。虞翻也許自負,也許有點本土意識,但他有分寸,夠大氣,很好。尤其是最後一點。
孫策把幽州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半路上,他已經收到太史慈的消息,劉備和袁譚結盟,簡雍離開劉備,轉投太史慈麾下,牽招卻成了劉備的部下。這些消息都不是什麼好消息,尤其是張則離開幽州,將半個幽州留給劉備。
這讓他有些鬱悶。怎麼劉備總是遇到這樣的事?打仗不行,卻總能躺贏。赤壁之戰,周瑜拼了老命才奪了個南郡,結果劉備不聲不響了收了江南四郡,然後又把南郡借走了。現在也是,為了一個涿郡,他和袁譚拼了幾個月也沒得手,結果張則一甩手,扔給他半個幽州。
這就是虞翻說的「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出頭的椽子先爛,我實力增長太快,其他人都有壓力了,要合起來對付我啊。
很好,我正好看看誰是真朋友,誰是笑面虎。
虞翻隨即又報了一筆帳。中原今年無事,收成比去年略好一些。江南屯田已見成效,糧食比去年增加了兩成。採用了麋竺的遞進收稅法之後,商稅總額有所下降,但幅度還不小,接近三成,可是反響很好,受到了中小成本的商人的一致歡迎,尤其是那些將家裏剩餘的農產品拿到集市上出售,換點零花錢的百姓。按照以前的稅法,只要是去賣東西都要抽稅,還要被市吏刁難。現在好了,只要他們不主動惹事,沒人找他們麻煩。
聽着一個個數據,孫策很有成就感,覺得這幾年沒白辛苦。
是否在秣陵立都尚有疑問,卻不影響孫策停駐休息。
秣陵、湖熟靠得很近,如果在要秣陵建都,湖熟必然被劃入其中。孫策在虞翻的陪同下,查看了附近的地形。眼前的景色與他印象中的南京大相徑廷,雖然也算是人煙稠密,畢竟不是後世的大都市,到處是森林,綠化率極高。
站在秣陵城北的一座小山上,看到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孫策又有些懷疑虞翻的說法。按理說,森林有助於降溫,後世南京就是通過增加綠化面積摘掉了火爐的帽子,可眼前的森林這麼多,夏天怎麼可能悶熱?難道是虞翻悶熱的標準不同?他家住在海邊,氣候比秣陵要涼爽得多,也許只是他不適應呢。
這件事還得從長計議,多徵詢一些意見,最好是能安排幾個專業的醫學大腕來考察一下。他不想懷疑虞翻,卻也不能輕信虞翻。虞翻通醫術,但他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考慮得未必周全。
「仲翔,秣陵景色不錯。」孫策環顧四周,心情舒暢。
「這兒還不算最好的。」虞翻從衣袋裏取出兩塊石頭在手心擺弄着,指指東北方向。「主公來得遲了些,若是再早一個月,那邊山上楓葉正紅,才是真美,如漫山雲霞一般。不過冬天也有冬天的好處,明天臣陪主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