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設想的是中國人無法消化技術,無法仿製出d-18t發動。一旦他們消化了呢?結果會怎麼樣?」
一直沒說話的馬達西奇航空製造公司總師伊夫琴科問着眾人。
他的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尤里亞夫、季米諾夫等人都認為中國人無法消化吸收d-18t發動機。
所以才願意提供這款發動機給中國。
他們確實沒想過中國人消化吸收了這款發動機並做出改進,中國人就永遠再也不缺發動機了。
「別的不說,僅僅是生產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渦輪盤等需要使用的6.5萬噸以上的大型模鍛壓力機械,中國都沒有!他們只有三萬噸的!」尤里亞夫說道。
中國只有三萬噸模鍛機,這是誰都知道的。
而大型模鍛機,除了美國蘇聯,甚至連西方不少工業強國都無法製造出來。
蘇聯最大的已經達到了7.5萬噸。
製造這玩意兒,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更需要很強的工業設計水平以及工業製造能力。
季米諾夫點了點頭,這是他們敢出售這樣先進發動機給中國的原因。
可伊夫琴科這些人,怎麼就不明白呢?
技術給了中國人,中國人也沒法整明白,最終還是需要購買的。等到中國人研究出來後,他們拿到中國人提供的研究經費後,又能開發出更先進的發動機了……
「現在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先生存下去,才能考慮其它。」季米諾夫對着這位馬達西奇航空製造公司總設計師滿臉無奈地說道,「伊夫琴科,你的擔憂不是沒道理,現階段,中國人技術實力很差,在短時間內即使得到全套技術資料,也無法生產出這樣先進的發動機。而他們國內根據這樣的發動機設計出大飛機,要生產,業只能從你們手中進口發動機……」
尤里亞夫順着季米諾夫的意思接着講下去,「目前安-124的生產訂單也很少,我們沒有多少訂單提供給你們。為了確保擁有研發經費,養活製造工廠,技術出口,是最好的辦法……」
他這話很尖銳地指出了馬達西奇公司的現狀,生存都做不到呢!
貝斯特羅夫跟伊夫琴科兩人臉色急劇變化。
靠着賣技術活下去,能活多久?
季米諾夫怕他們吵起,開口說道,「現在失去財政撥款,我們必須獲得訂單,才能解決目前的處境。」
馬達西奇航空製造公司的高管對他的說法,呲之以鼻。
技術一旦賣出去,人家有了技術,誰還會願意採購?
這完全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你們擔心中國人仿製出d-18t發動機,我們將永久失去這些訂單,同時,仿製出來的中國人,也會成為我們強勁的競爭對手。」季米諾夫看着貝斯特羅夫跟伊夫琴科兩人,「我能理解。不過,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中國人能仿製出來,那我們為什麼不能開發出更先進的發動機呢?無論是經驗還是技術,馬達西奇都比中國更強……」
一直沉默的博古斯拉耶夫,這時候也開始勸說馬達西奇不願意出口發動機的人,「d-18t發動機的強大推力對安-124來說確實非常不錯。不過,在油耗、維護以及使用成本方面,都非常高,壽命也短……必須有技術更先進、消耗更低的新一代發動機,才能讓安-124擁有更強競爭力……」
作為安-124總設計師,自然清楚安-124使用的發動機有什麼缺陷。
這種發動機作為軍用沒太大問題,民用方面就不行了。
燃油成本太高,使用壽命太短,安全性能也不是非常高……
季米諾夫跟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高層,輪番勸說着馬達西奇航空公司的總經理跟總師。
目的只有一個——從中國人手中得到讓烏克蘭航空製造業生存下去的經費。
那些經費,也能讓烏克蘭航空製造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進而提升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尋求更多訂單。
馬達西奇航空製造公司的人同樣清楚,目前不出口技術,他們處境,無法改善。
在航空工業部長跟安東諾夫設計局
1333 居然想用兩千萬買安-22技術(賀@鑫偉機械大大盟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