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依舊,着意隨堤柳。搓得蛾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哇,姐姐寫的詞真是,呵,就差把一網情深刻在臉上了。羞不羞呀!」
華麗的閨房內,李瓶兒看着上官師師寫的詩詞,輕笑的打趣,引的上官師師粉臉一陣,很快二女就開玩笑式的打鬧成了一團。
少時,李三娘上樓來,止住她們的玩鬧,笑道:「二位妹妹,好了,好了,別鬧了,快做正經事吧。王爺可是準備頭一年,報紙天天給人免費看的。這可不少花銀子。紙、墨、刻板、人工,樣樣都要花銀子。夫君不在意銀子,可我們不能真的不在意。」
見李三娘說話了,上官師師和李瓶兒連忙停止了打鬧玩笑,並且彎腰行禮。李瓶兒說道:「姐姐教導的極是,就像王爺說過的,掌握了報紙和言論渠道,就等於掌握了國家的話語權。我們這報紙,是給天下人看的,就如王爺所說,頭一個月我們先打好基礎,並不急於出報。」
上官師師亦笑道:「三姐,只管放心。先不說這其它的,就說這王爺傳來的話,這朱四海的紅樓夢等等話本,以後會長期穩定在我們的周報上發表。還有王爺改進的什麼標點符號,我看我們的報紙,想不火都不成!」
李三娘聞言也是認同的笑逐顏開的點了點頭:「師師言之有理,王爺這標點符號,當真是神來之筆。有時想來,當真是妙不可言。明明只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改進,我等諸多文人,以前怎麼從來沒有人想過要如此變通?只知傳承上古文風?」
「或許這就是蘇仙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上官師師感嘆的回答道。
-
事實上,標點符號在古文中也是有的。但是和後世新中國的現代符號不同!
在春秋時期的《侯馬盟書》中使用一條或者兩條短線表示重文,標點的一種。漢朝發明了「句讀」符號。語意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頓的一段為「讀」(念,相當於現在的逗號)。
這些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標點符號。但是,不統一,不普及,而且極不規範。所以,上官師師才說是朱子龍把符號改進了,而不是發明。
因為標點符號不統一和精進,在中國歷史上產生的斷句誤會和笑話,比比皆是。
甚至於還會出現,十分嚴重的一句話,變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出來。比較經典的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以孔子的為人和人品,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斷句方式更為合理。其解釋應該是,民眾可以讓人引導他們,不能讓人管制他們方才為上法。
傳統的斷句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可】字的解釋上。
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剛穿越來時,朱子龍也感覺古人的書和文字比較坑爹。不過,在這生活一段時間後,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幾千年來的中國歷史長河內,那麼多的聰明人,為什麼卻沒有積極發明和改進標點符號,到現代21世紀那種程度呢?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古代書的在當時的產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書種類也很少。甚至於外國人也是如此,比如說中世紀末期有個歐洲最博學的學者——他一輩子也只看過八百多本書,所以古人的博學與今天是不一樣的。
古人講究的博學是深讀,用英文說就是intensivereading。
拿個一百多本書放在你面前,可能是你一生要讀的書了,所以要慢慢讀,一個字一個字讀。讀完再讀,一遍遍體會字裏行間的意思——很快讀完,以後沒得讀,豈不很痛苦?
-
在李三娘的帶領下,三女埋頭苦幹。
到了晚上休息時,從工作間裏回到住處,上官師師伸了一個懶腰,感嘆的說道:「王爺改進的這個鉛活字,當真是不一般。雖說是奇銀巧術,但印出來的效果和速度要遠遠好於雕版,卻是一樁大大的功德。待到以後,也許王爺會和那發明活字的畢升一般,流芳百世也未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