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請恕紅玉直言。你造出這珍妮紡紗機,然後織出更便宜的棉布,以規模和產量取勝,打垮的百姓手工生產的棉布?那樣何來利國利民之說,百姓失去生計的人只會更多,你這做法,我看欠穩妥!」
突然,梁紅玉想了想,對朱子龍說道。
朱子龍很剎意的看了她一眼,原以為她會關心其它方面的問題,沒想到她這個俠女,看事情的入眼點果然與一般人不同,倒也真是個好人。
另外,如此一針見血的提問,說明她也是認真思索了一下才說話的。這一點,比起有些只認錢的官員,強的都不止半點一點的。
朱子龍對她的感觀不錯,看了她一眼,似笑而笑的又走回來坐下。
說道:「不錯,你的看法讓人另眼相看。不過,你並不是第一個見過此機器的人,就在幾天前,我還叫來了開封府的張叔夜,他也說過類似的話。想知道,我當時是怎麼回答的嗎?」
「哦,願聞其詳!」梁紅玉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讓朱子龍的話吸引了過來。
看見梁紅玉變好奇寶寶了,朱子龍也不急,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緩慢的說道:「紅玉,你可知道。本王這子龍紡織機,哦不對,現在暫時叫珍妮紡織機,其實早在唐朝時就有過類似的發明,而且本王還聽說,在江南那邊還有個黃婆,也發明了三線紡織機?」
「競有這種事?」梁紅玉很是驚訝。
還有個元朝時的黃道婆紡織機呢,只是現在還是宋朝,不方便說出來而已。朱子龍心裏暗笑的心想!
-
黃道婆(1245 ~ 1330年),又名黃婆或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
十二三歲就被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白天她下地幹活,晚上她紡織布到深夜,還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
後來,再也忍受不住這種非人的折磨,逃出去另尋生路。隨船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州,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並且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還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黃道婆聰明勤奮,虛心向黎族同胞學習紡織技術,並且融合黎漢兩族人民的紡織技術的長處,逐浙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
回到家鄉後,一邊教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最終發明了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等等。
儘管這是元朝時的事情,但是類似的發明,確實是在唐朝時,有人發明過類似的。只是沒有傳承下來!
就跟造紙術後世許多人,都以為是蔡倫發明的。其實不是,他只是在前人的發明上面,進行改良。因為他的名氣最大,所以人們找不到最早發明人之後,就安在了他的頭上。
其實,歷史上許多發明都是有前人發明可尋。只是一般大多數,因為歷史和戰爭的原因,找不到最早的發明人而已。許多西方世界的發明,其實中國早就有人發明過了。
只是,後來西方人發揚光大,而且找不到記載是哪個中國人先發明了,就給他們西方白人強行說成了,是他們發明的罷了。
朱子龍也不過是有樣學樣,現在在暗示梁紅玉,就算我不發明出來,早晚也會有人發明出來的潛台詞。
-
看着梁紅玉陷入了思索之中,朱子龍繼續補刀。
「紅玉,你只道擔心那些百姓人家,比不過我的機器,以後會破產不保。卻可知,這年月本王查過官坊記錄後,才知道。織布機最多的不是百姓人家,而是江南地方的那些大作坊人家,以及士紳地主家裏的大規模織布機數量,佔了多數。」朱子龍說道。
「不僅如此,他們還強行低價購買百姓家裏織出來的布匹。每布轉手出售給海商,運到蠻國之地,淨賺數十倍利潤,可曾善待過那些百姓?」
說到這,朱子龍大手一揮再道:「待本王此機大量生產之時,就是那些吸食民膏之輩,善惡終有報之時。到時每家每戶,只要有意願購買。都可以在本王這裏購買紡織機。人人平等,而且那些布匹若是不滿意出售給地方商人,只要願意出售給本王,本王也在計劃以後
第240章 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