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各莊子外邊的絕大部分饑民已經自行散去。留在木棚子裏的那些人,都是些無依無靠的老人、孩子,還有病人。
他們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佃戶人家,家裏的直系親人都沒能熬過寒冷的冬天,完全沒了去處,只能在木棚子裏住下來。
對於這些人,沈雲的態度是:有病先治病,欠下的湯藥費,待他們病好之後,再用勞力償還;沒病的,尚有勞力的,在莊子裏打一天短工,莊子就包他們一天的住食;只有那些完全沒有勞力的老人和幼兒,莊子裏才免費救濟。
不是他養不起這些可憐之人,也不是他非得要趕着這些弱者去做活,而是,在外飄蕩多年,他看盡人間百態,明白了很多道理。
比如說,這個世道里,可憐之人實在是太多了。以一己之力,他能養活一百人,一千人,甚至一萬人,但是,比這一萬人更可憐的人,還有千千萬萬。他真的是有心無力;
又比如說,升米恩,斗米愁。白吃白住,細心的照料,更多的時候,招來的是蜂擁而來的白眼狼。但是用勞力來換取就不同了。一方出力,一方出饅頭,在這中間,沒有人施捨,也沒有人被施捨,大家互不相欠,雙方都有底氣,記得對方的好。
很明顯的例子:那些原本餓得走路直搖晃的成年男子們聽說能用勞力換取白面饅頭,絕大多數沒有再來領過免費的米粥;住在木棚子時的老人孩子們,每天都是早早的起來,頭一樁事將住的木棚子打掃乾淨,然後洗了臉,去莊子門口等活計。當拿到用勞力換來的白面饅頭和米粥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滿足而又幸福的笑容。
而莊子裏也從中得到了直接的好處:首先,饑民早早的自行散了。他們的存糧居然才用掉一半。預料之中的糧荒並沒有出現;以大莊子為例,短短的十幾天裏,他們招到了一千多個短工。原計劃待到春耕過後,修水渠、加固護牆、擴建牲口棚等大件的活,都提前動工,並且很快的就完成了。饑民散去之後,大莊子也大變樣,由一座農莊搖身一變,變成了護城河、護牆、箭塔等樣樣齊全的小型城堡。
至於「活神仙」的稱號,沈雲知道,這是純樸的人們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心中的感激與信賴。
或者說,「活神仙」這個稱號,代表着十里八鄉的人們對他們的真心接納。從此以後,他們這群外鄉人就在這一帶站穩了腳,不用擔心與當地人發生衝突,被排擠。
這也是大好事一樁啊。
半個月後,趙宣領着聽風堂的一隊暗探,頭一批回來了。有儲物袋裝運糧草,六個人不顯山不露水的帶回來了七千石大米和三千五百石小麥。
據趙宣匯報,其餘的小隊也將在近期內歸來。他們收到的糧食與差不多是這個數。
照現在的情形,糧荒很難再出現。所以,這些已經不是很重要。沈雲最感興趣的是,趙宣此次帶回來了貝侯平叛的最新消息。
大年初一晚,貝侯各部突然盡數出動,一齊向被圍困了三年之久的叛軍老巢發起了前所未有的凌厲攻擊。城中叛軍抵死反擊。雙方激戰了七天七夜。最終,叛軍不敵,全軍覆滅。
「據傳,叛軍的十大天王盡數戰死。城中屍橫遍地。沒有幾個活人了。「趙宣搖頭輕嘆,「平南侯也沒佔到什麼便宜。他在攻城裏身負重傷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的,說的跟真的一樣。」
沈雲不由擔心起永安副教使、陳龍和袁峰等人來。
算了算時間,他也該回鴻溝雲武館消假了。在武館裏應該能打探到他們的詳盡消息。
更可況,本來在南下之前,他就有計劃在新年過後回武館一趟。一直沒有成行,是因為他被十里八鄉蜂擁而來的饑民拖住了腿。
如今,大莊子,還有其餘七處莊子的形勢大好,他可以放心的出遠門了。
當天,沈雲召集長老們開會:「明天,陣樁能全部砌好。等布好陣,我準備於後天清晨出發,回武館一趟。暫且打算十天之後回來。在我外出的時候,你們各司其職,看好家裏。如有事不能決斷,長老會共商;若是還不能決斷,可傳訊於我。」
「是。」眾人齊聲抱拳領令。
離開仙都之後,沈雲擴大了長老會。李憶等四大掌柜也成為了長老之一,位列王、李、吳三位坊主之
第四四六章第一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