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茶館仍在營業,這時候的人一般習慣吃兩餐,此時並不是飯點,倒是吃點心喝茶的好時間,客人本應很多的,但此時店裏卻稀稀拉拉地只坐了七八個人,有兩三個圍坐在高台附近,其他四五個則三三兩兩地坐在遠一些的地方,自顧自地說話聊天。一個店小二打扮的十七八歲的小子也懶洋洋地站在一旁,等着客人召喚。
台上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說書先生正在說書,想是聽的人少,便是說書先生也說得沒勁兒,聲音極小,反正杜錦寧站在門口,都聽不見他在說什麼。
「走,進去看看。」杜錦寧倒是想知道這裏的說書先生說的什麼書。
四人走了進去,在台前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認真聽那人說書。小二看到齊慕遠,立刻精神起來,提着茶壺和茶碗過來,給每個沖了一碗茶,又轉身去端了一碟乾花生和炒瓜子,放到了桌上。
大家也沒在意,聽着說書先生說書,可聽了幾句大家就沒興趣了。
這說書先生說的,就很老套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情節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難怪店裏的客人都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
關嘉澤自小在灕水縣長大,又是個喜歡看故事的,對這些說書的場合倒不陌生。
他跟杜錦寧解釋道:「這些說書先生收入不高,收入一部分來自於茶館老闆給的月錢,一部分來自於客人的打賞。要是說得好,還能混個溫飽;要是說得不好,便僅夠自己餬口,連養家都難。所以他們根本沒有錢去書鋪里花幾百文錢買話本來說,都是自己編的故事。編的多了,來來去去就是那麼幾個套路。當然也有師傅們傳下來的一些演義之類的說書內容,但說得多了,客人們都能背下來了,大家就不耐煩聽。」
這也是杜錦寧說要買茶館,關樂和二話不說就同意的原因。憑着杜錦寧寫的話本,這茶館的生意肯定不會差了。
關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要是杜錦寧提的建議不靠譜,他自然不會由着這幾個孩子瞎胡鬧。
此時說書先生已說完一個段落了,停了下來,期待着客人打賞。但有兩個客人根本沒理他,自顧自地坐在那裏喝茶。只有一個客人,往台上拋了兩文錢,便起身離去了。
「謝謝,謝謝。」說書先生撿起銅錢,輕嘆了一口氣,轉身回後台去了。
杜錦寧正要起身,就見一個人快步從後台出來,走到齊慕遠面前施了一禮:「少爺。」又朝他們三人施了一禮,「三位少爺好。」
這人卻是前兩日在關樂和處見到的那個四十來歲的老僕。
齊慕遠對這老僕倒很尊重,早已站了起來,又給大家介紹道:「這是我們的管家袁安。」又介紹了杜錦寧三人的名字。
袁安笑道:「關少爺和杜少爺老奴是見過的,只章少爺第一次見。老奴請三位少爺安。這茶館,是我們少爺昨日看中買下的,不知三位少爺覺得是否妥當?」
章關兩人都搖搖頭。
章鴻文就不用說了,本就是農家子,進城來也是為了念書,沒錢也沒時間來這種地方。他這是生平第一次進茶館。
而關嘉澤即便來茶館來得多,也說不出什麼不好來——茶館不都是這樣麼?一間大屋子,擺上幾張或十幾張桌子,大家坐着喝茶。最多是有沒有說書先生的區別。
杜錦寧卻站了起來,朝那幾位客人的桌上看了看,見也都是乾花生、炒瓜子,再沒別的了。
她轉頭問袁安:「袁伯,這店裏還提供什麼茶點?」
袁伯一愣,指着桌上的那兩樣道:「就這些。」
見杜錦寧皺眉,他道:「我也問了原老闆了,他說生意不好,進了糕點來賣不出去,容易壞。也就這兩味乾果能存放,所以只提供這些。」
杜錦寧不置可否。
她又走到高台上試了試音,搖了搖頭。
剛才說書先生說書的時候她就發現了,這台子也就只是抬高,沒有做過任何擴音處理。所以說書先生說書的時候,聲音根本傳不出去,需得大聲說話才行。而即便大聲說,坐得遠的也聽不清楚。
但長期大聲說話,說書先生的嗓音又承受不住。
見她這樣,那三人都跟着上了台來,關嘉澤還有樣學樣地也試了試聲,卻沒發現什麼,轉頭好奇地問她道
第九十六章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