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修竹想了想,便將銀票收了回去。
他道:「眼看着快午時了,來了我這裏,又怎麼能讓你們空着肚子回去呢?我早已叫廚房準備了些飯菜,大家吃一點再回去吧。」
齊伯昆回到灕水縣、孫子又去書院裏上學後,他就沒事幹,整天呆在袁修竹這裏,混吃混喝早已成了常態,他自然不會推辭;而關樂和跟袁修竹共事多年,也不會客氣。兩人都點頭應道:「行,那就叨擾了。」
而杜錦寧的意見,則直接被大家忽略了。
杜錦寧也沒有那麼不識趣,當即跟着大家往花廳處走。
袁修竹是個吃貨,他家的飲食自然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大家吃得都很開心。
飯罷,下人們把飯菜撤了下去,沏了茶上來。
杜錦寧對於茶,十分好奇。
上次去溫泉莊子,飯後袁修竹也讓人沏了茶水出來給大家。當時下人並不是拿出茶葉來沏泡,而是從大壺子裏倒出來的茶水來給大家,杜錦寧沒有看到茶葉,喝着茶湯感覺不怎麼樣。
只是那時候,她跟袁修竹等人不熟悉,且處境艱難,還沒從杜辰生的掌控中逃脫出來,一切發家致富的行為都無從談起,她也無心探究茶葉如何,所以當時也就沒問。
現如今,她則已有閒心想看看這時代的茶葉了。
因為她知道,唐朝人流行煎茶法,宋代人喜歡點茶。這個架空時代既然是宋朝延續下來的,他們現在喝的應該是用竹筅將茶末打出泡來的茶湯才對。可並不是。難道歷史依然朝前發展,茶葉的發展已跟明清時一樣,以散茶為主,以渝飲法為主要的喝茶方式了?
眼前這碗裏淺綠色的茶湯,應該就是用茶葉自然泡出來的,味道嘛,一般般,而且聞起來並沒有現代名茶的香氣,鮮爽度也大打折扣,就跟杜錦寧喝過的三級茶四級茶一般。
杜錦寧前世跟着導師各處做項目,可是喝過不少好茶的。茶樹種植與栽培也是她們的課題之一,對於如何制茶,也有大致的了解。
所以她很好奇,想知道她們喝的這是什麼茶。
「袁先生,我能看看您家這茶葉麼?」她問道。
見杜錦寧睜着大眼睛,一副十分好奇的樣子,袁修竹一笑,得意道:「怎麼樣?品出來了吧?我這可是新得的好茶。」說着起身,去了隔壁裏間。
呃,還好茶?杜錦寧無語。
不過看到向來喜歡跟袁修竹喝反調的齊伯昆沒有說話,反而一副「茶味人生細品悟」的樣子,一臉陶醉的喝着茶湯,杜錦寧心裏有了一絲的明悟。
不一會兒,袁修竹出來了,手裏拿了一包茶葉,遞到杜錦寧面前。
杜錦寧將茶包打開,一捧翠綠色的茶葉出現在了她的眼前。
真的是翠綠色,上面披着薄薄的白毫,每個芽頭還帶着點微微的紫,顏色比她在現代看到的所有茶葉都要鮮艷漂亮。這些茶原料倒採摘的很嫩,雖是一芽兩葉,但葉片都包裹着芽尖,跟顆竹筍似的,煞是好看。總之,這捧茶葉比她在現代看到的茶葉都要好看漂亮。從外觀上來說,確實是好茶。
顧渚紫筍。
杜錦寧差點脫口而出。
她問袁修竹道:「這是什麼茶?」
顧渚紫筍。」袁修竹道。
果然!
杜錦寧將茶葉湊到鼻尖聞了聞,茶葉的清香味雖然也有,但並不明顯。她放下茶包,拿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仍然如她剛才所喝的那樣,香味不顯,滋味苦中帶澀,鮮爽度不夠。
她不由得皺了皺眉。
這顧渚紫筍,在她那個時空,可是唐代的貢茶,陸羽在《茶經》說:「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紫筍茶的稱呼由此而得。
開始這茶是餅茶,後來明朝洪武年間「罷貢」,顧渚紫筍又被改制成了條形散茶,直到明末清初逐漸消失。二十世紀的顧渚紫筍,是重新研製發掘的,製法已與古代不同了。
現在她所處的這個時空,歷史在宋代拐了個彎,顧渚紫筍沒有以餅茶的形態出現在她面前,而是條索形,看來歷史的長河雖拐了個彎,卻依然向前延伸了。
她心裏有了譜,眉頭一松,放下了茶杯。
「怎麼樣?這茶
第一百二十九章顧渚紫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