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本陣正中的兩位武將,其中一位身着鐵黑五枚銅具足,頭戴鐵黑六十二間筋缽兜,僅此兩點只能初步判斷來自東國,不過當看到他兜上的金箔押弦月前立,以及右眼上的刀鍔型眼罩時,其身份便不言而喻了。
「越前守此番奉右府之命討伐關東,我佐竹一門必當傾力相助。」與伊達政宗並排而坐的,是被稱為「常陸侍從」的佐竹氏現任當主佐竹義宣。有傳聞他雖然在天正十八年繼任家督,但家中大權一直被其父「鬼義重」佐竹義重掌控,在家中的地位和越後堀家的堀秀治大同小異。但是實際上,他還是在繼任後展示了驚人的治國才能,例如,僅用一年時間,便將盤踞在常陸南部的以大掾氏為首的「南部三十三館」國人勢力徹底消滅,增加石高十餘萬,一舉實現了常陸國的全域支配,這是堀秀治所不能比擬的。
佐竹義宣與石田三成交好,故而傾向中立或是稍稍偏向豐臣軍,但由於佐竹義重看好德川家康,兩人一度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即佐竹義宣派真壁氏干率領三千佐竹軍追隨秀保出征會津,同時,佐竹義重承擔起為德川家康的七萬大軍放行的責任,如此一來,將來不論秀保還是家康獲勝,佐竹家都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影響。
然而,當得知豐臣聯軍大敗德川—上杉軍於檜原時,佐竹家中兩派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極大改變,絕大部分原來支持佐竹義重的家臣轉而支持佐竹義宣,特別是此前堅決支持義重的家老和田昭為,此時也變得態度曖昧,佐竹義宣因此掌握了家中的主導權。
在他的堅持下,佐竹氏在常陸又動員了一萬五千人,這近乎是佐竹氏所能拿出的全部家底。正當他決定從哪裏進攻德川領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打算前往上野追隨秀保大軍的伊達政宗和本庄繁長,行至下野小山城時得到秀保的書信,秀保考慮到淺野長政不善領兵,攻打江戶可能並不順利,因此要求伊達、上杉(本庄)前往武藏支援淺野長政。
可此時伊達政宗卻得知,淺野長政已經攻克了江戶以北最為重要的城池川越城,不日便將抵達江戶城下。為與淺野長政爭功,伊達建議經古河、關宿兩城,走水戶街道前往江戶,本庄繁長表示贊同,但是大軍抵達古河、關宿時才發現,兩城早在他們到來之前便被新宮行朝的軍勢攻克,伊達等人失落不已。
不過考慮到江戶城也算是一座堅城,且城內守軍超過一萬人,單憑淺野和小笠原等人難以短時間內取得突破,伊達政宗便又加快了腳步,正巧在常陸和下總的交界處遇到了正在猶豫的佐竹義宣。
義宣當時主要考慮到下總與常陸邊界的城池已被豐臣軍全部攻佔,佐竹氏此時出兵德川領,即便只是途徑這些城池,會不會引起豐臣軍的警覺和敵意,戰後秀保會不會以沒有事先通報為由對佐竹氏進行處罰,若真是這樣,那倒真不如不出兵了。
伊達政宗知曉後,當即勸說佐竹義宣將軍隊與伊達—上杉聯軍合編,如此一來,憑藉秀保此前給政宗的書信,定不會引起周圍城池中豐臣守軍的為難,佐竹軍也好早日抵達江戶,盡最大可能將功折罪。
這支由三家非豐臣系強力大名組成的龐大軍勢,在下總邊境組建完成後,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往江戶,最終在五月七日晚上抵達了國府台城,為攻打江戶城帶來了三萬人的強大援力。
在行軍路上,軍師片倉景綱忍不住好奇,向伊達政宗請教道:「主公改道下總,本就是為了快淺野軍一步抵達江戶,為何還要花時間勸說常陸侍從與本家合編呢,且佐竹氏此前為德川軍開放領地,戰後勢必要遭受處分,您此刻向其示好,恕臣直言,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
伊達政宗聽罷並未直接回答片倉景綱,而是反問道:「小十郎,相較佐竹家犯的錯,本家戰前與上杉氏互通書信之事,若是同時傳到右府耳朵里,受到的懲罰孰輕孰重?」
「臣以為是佐竹家,若他們不放行,內府的軍隊也不會那麼快便抵達會津,更不會一度威脅到右府本陣,差點顛覆整個戰局。毫不誇張地說,戰後若是處分,德川、毛利、上杉分列前三,佐竹、黑田、島津則難分伯仲,分列四到六位。」片倉景綱認真地回答道。
「可是我倒不這麼認為。」伊達政宗笑了笑道:「此番出征,佐竹、島津都是五十萬石以上的強力
第三六五章 「冒險家」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