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沒管眾人,「陳王朝末期,北方的大隋王朝派兵南下,一年便將據江而守的陳王朝給滅了,從而建立起了晉王朝之後的另一個大統一王朝,隋朝!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對立的局面,更是開鑿了貫穿南北,至今還在使用的大運河。」
隋滅陳朝的典故,在場的這些人都知道,許多史料當中,都有詳細的報道。
尤其以隋書最為厲害,恨不得將隋朝的開國君王寫成聖人,隨他一起征戰的將軍寫成神仙。
這樣的場面,與晉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也是不少歷史學者和專家認同丁力剛才那番言論的基礎,如果不是晉朝得位不正,晉書上面怎麼沒有其開國君王衝鋒陷陣的史料記載!
「隋朝之後就是唐朝,唐朝初期的勢力範圍位於華夏西北,也就是現在的山、陝兩省,然後一路東進,統一北方後,跨過大江,統一全國。」丁力繼續舉證道:「唐朝之後陷入了諸國割據的混亂場面,佔據華夏江南的宋朝,國力是最為強大的一個割據王朝,其開國君主數次北伐,但都以小勝而告終。
這樣的場面,足足持續了數百年的時間,直到大元王朝崛起,一路南下,耗費了數十年的功夫,才再次統一了全國。
大元王朝因為混亂的政治,數十年之後被明朝推翻,明朝也是整個水藍星華夏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南打到北,統一全國的朝代。
至於明朝之後的慶朝,同樣也是從南打到北,滅了南明抵抗勢力後,建立的大統一王朝。」
說罷,丁力指了指大屏幕上面的幻燈片,道:「綜上所述,我才推測,晉朝最開始就是位於這個位置,然後先滅了蜀漢,之後順江而下,在滅東吳,以此建立了強大的晉王朝。因為晉王朝開國君主得位不正,故而採取了焚書坑儒的辦法,禁止任何人談論和記錄前朝的事情,一旦發現,坑殺之。經過四百年的時間,使得整個民間都忘卻了晉朝之前的事情。但百密一疏,還是有人冒着危險,將一些史記留了下來,比如記錄出師表的那塊石碑。」
剛才那位提問的女學生,再一次的提出了她的不同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丁力剛才舉例當中的明朝,她以明朝北伐成功為由,對丁力的那番言論進行了反駁論證,「丁老師,我還是有些不同意您的看法,如您剛才所舉的那些例子,明朝北伐成功,那為什麼晉朝北伐不能是成功?是不是……」
她的這個問題看似在反駁丁力,其實仔細回味她這番話中的意思,就會發現她是在丁力提出三國鼎立的基礎上,進行發問的。
換言之,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丁力三國鼎立的學說。
說實話,經過丁力數個小時的講解,在場的數千人當中,大半都已經認同了丁力的觀點。
「大家都是搞歷史研究的,自然知道大元王朝殘酷的,不人道的奴隸等級制度。」丁力稍微緩了緩氣,道:「大元王朝將整個華夏南方所有士紳、農人全部定位為最低等,還給他們起了一個籠統的名字,叫做南人。他們法律規定,南人不能讀書,不能入仕。南人殺了其他階層的人,是需要進行償命的,罪大的還將被株連九族,而其他階層的人,殺了南人,卻只需要賠付一頭小豬而已。」
不少人聽到這裏,全都眉頭一皺,有心思活泛者,瞬間猜到了丁力說這番話的含義。
沒錯。
正是因為大元王朝這種錯誤的等級制度,使得整個華夏所有士紳農人團結在一起。
在他們的幫助下,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才北伐成功,一舉將大元王朝殘餘勢力趕出了華夏。
正所謂成也士紳,敗也士紳。
大明王朝在士紳的幫助下,建立了王朝,但也是在士紳的貪婪下,丟了自己的國家。
丁力見不少人都想到這點,笑了一下,說道:「你們當中許多人都想到了其中的關鍵。不錯,就是因為大元王朝這種錯誤的等級制度,使得整個華夏所有士紳農人團結在一起,在他們的幫助下,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才能北伐成功,一舉將大元王朝殘餘勢力趕出了華夏。」
講到這裏的時候,他口風一轉,提高聲音道:「由此可見,明朝北伐成功僅僅是個特有的案例,除非我們可以找出一個類是大元王朝這樣殘酷人種等級制度的王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