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徐老二上班已經一個星期了。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林彤和老太太學着在家裏搓了不少的元宵。
這玩意她以前沒做過,覺得很有趣,她前世倒是包過湯圓,和這完全不是一種做法。
婆媳幾個在面板前幹活,看着倒也其樂融融。
「媽,明天十五,咱們乾脆早上煮元宵唄!我和老三商量了,孩子們這麼大了,還沒去看過秧歌呢,我想帶他們去玩玩。」她頓了頓道:「老三這些日子心情不太好,我想讓他去散散心,高興高興。」
心情不好是因為徐老二去水泥廠上班的事。
老太太心知肚明,也心疼小兒子,「去吧去吧,明早上我給你們煮元宵,再煎點元宵,孩子們都願意吃。」
王桂華沒心沒肺的道:「媽,老二也愛吃煎的,多煎點唄!他吃了上班也有勁!」
自打徐老二去上班,她在家不自覺的都能挺起腰板了。
老太太「嗯」了一聲,「落不下他啊!」
李玉波一口氣憋在心裏,覺得王桂華是成心跟她顯擺,眼珠子轉到林彤身上,「嫂子,要不,你也跟我們去鎮上吧!你是不是也沒看過鎮上的秧歌?」
反正王桂華孩子小,是不可能去的。
果然,王桂華聽了臉色不太好,孩子拴的她緊緊的,哪兒都去不了。
「媽,我想帶孩子去,正好老二下了班,晚上我們一塊回來。」
「你去?鎖柱咋整?誰給你看?」老太太嗆了她一句,「孩子大了以後你想幹什麼不行?別一天惦記些沒用的。」
王桂華被呲了一頓心裏不開心,可也不敢多說。
這年代沒什麼業餘文化生活,每年元宵節,扭秧歌是當地人最喜歡看,也是最樂意參與的一種文化形式。不過,村子裏是沒有秧歌隊的,想要看秧歌,也只能是到鎮上去。
別看鎮上離的遠,可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成群結伴的年輕的男男女女,都會早早的去鎮上,就為了這一晚上的熱鬧。
當然,每年因為回家太晚,山路上出事也屢有發生,可還是架不住人民群眾的熱情。
林彤從來沒去過鎮上看秧歌。
她生活的年代,秧歌已經漸漸被廣場舞所替代,她生活的縣城,就連元宵節原本的保留節目——秧歌也早幾年就取消了。
林彤年紀不大,她也有年輕人愛玩愛熱鬧的心,因此看到大家都張羅着要去鎮上看秧歌,她也很是心動。
「你不能去,你去了小念誰看?」老太太給她潑了一瓢冷水。
帶着孩子去,根本不現實,看完秧歌回家,怕是得九、十點,那麼遠,大晚上的徐念根本不可能自己走回家。
山路黑乎乎人,深一腳淺一腳的,她也沒有那個體力把孩子帶回來。
老太太看兩個兒媳婦都蔫了,開恩似的說:「聽說明天公社來咱村放電影,明天帶孩子們去看電影吧!去鎮上就別想了,太遠了,不安全。」
王桂華一聽高興了,看不成秧歌,看電影也是很好的。
林彤不感興趣,這年代的幕天電影有什麼好看的?
元宵節一大早,徐老三一家吃過早飯,進屋和老太太嘀咕了半天走了。
王桂華小聲跟林彤說:「咱媽又給老三倆口子拿錢了,我都看着了,咱媽也太偏向老三他們了。」
林彤心想,你男人上班這幾天拿的錢更多。
林彤頭一回吃蒸元宵,配上點白糖,非常美味。
可惜,就是白糖少了點。
林彤覺得,可能是自己太敏感,她總感覺,自打徐振華走以後,家裏的伙食比他在時,要好很多。
也許是因為過年的緣故?
林彤不願意把人想的很壞。
這些人可都是徐振華的親人。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一整天徐家跟元宵幹上了,早上煮元宵、蒸元宵、煎元宵。
中午煮元宵、蒸元宵、煎元宵。
晚上又是煮元宵、蒸元宵、煎元宵。
這元宵這年代絕對是好東西,可啥好吃的也不能一氣吃啊!
吃一頓挺好吃,可頓頓元宵誰受得了啊!
電影七點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