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功法,是洪荒時期一位最著名的大帝一起創立的,叫《五行訣》。創立它的人,就是洪荒時期的黃帝。」
力三介紹道。
實質上,《五行訣》也叫《黃帝五行訣》,大家都習慣叫這種名稱,並一直沿用下來。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
五是個普遍的數字,與人體經常性關聯在一起,像五臟、五官、五指、五味等。在中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係,五臟往往又稱為「五藏」。
五臟之間息息相關,唇亡齒寒。
從五行學說來看,五臟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五臟又是相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人世間所謂的修真,就是修煉炁(qì),為了區別傳統武學所謂的「氣功」,大部修真人都把「炁」稱為「靈炁」,或者「靈氣」。
炁,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
「元炁」,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元,通「原」,「始也」,指天地萬物之本原。
對「炁」,道家的稱謂更為多樣化:先天炁、真陽之炁、真源、紫氣、元神、穀神、真常、性命、黃庭、金丹、三寸氣、天一真水、黍米玄珠、大神性中天。
對「炁」,醫家的稱謂,最為簡練:精神、真氣。
上古道家詩曰:「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於恆河沙數,曰道;孤則獨無一侶,曰道;直入鴻蒙而還歸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頡超聖凡,曰道;目下機境未兆而突而靈通,曰道;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處卑污而大尊貴,曰道;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細入剎塵,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從無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道也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在中醫學術語中,炁的表達有各種不同的意義,如五臟之炁,六腑之炁,經脈之炁等。
在炁的修煉上,「炁」,其實分為「先天之炁」與「後天之氣」兩種。先天之炁,即為內炁,亦為元精。後天之氣,便是呼吸之氣。真功正法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先天之炁」,指先天一炁,又稱為先天真一之炁。人在下生之時,此炁即由天地之間降為人身。欲求長生,須保此炁。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即為生此一炁。
修煉炁,即修煉靈氣,主要是打通人體的經脈為主,挖掘人體的潛能——炁。其實,人一出生,經脈是已經存在人體的,只是大部分的人未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貫通。
修煉靈氣,便要講究養氣與鍊氣。養氣,就是修真者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泄。鍊氣,乃以運行為主。如修真者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一擊之下,有人可以做到移山倒海。
自從修煉《逍遙訣》之後,求敗便已在心境上進行改造、淬鍊。歷經【洗髓伐骨】,改造的是身體。修煉《逍遙訣》,改造的是心境,夯實基礎,更容易晉升境界;改造的是靈根,讓身體若隱若現的靈根全部浮現了。
現在,他沒有一絲的猶豫,即開始修煉《五行訣》。誰知剛過了一會兒,感覺體內像被多股電流貫穿,瞬間頭麻無比,不由抖動。
但是,一種空前舒暢的感覺,在心肺中猛然爆發,渾身的億萬毛孔瞬間被完全打開,開始貪婪地汲取四方靈氣,可以看到很多以前不曾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