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花大價錢打造這樣的試驗所和高薪聘請的專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多有錢,更不是為了向他們展示計算機的用處,而是為了醫治德意志聯邦國的能源病。
高速發展的德國並非沒有限制,缺乏石油的德國需要大量的使用煤炭液化來彌補空缺,雖然成本相對購買原油價格要高,但是埃里克卻沒有放棄這塊的發展,依然大量的採購。
而此時的德國在經歷工業革命後大肆使用電氣設備進行生產和作息,全德國的電力來源主要是火力發電,水利和風力發電規模很小。
在這種情況下,埃里克想到了用核能發電的點子。
理論依據是埃里克最不缺少的,之所以要召集這麼多的科學家同聚一堂也是出於科學發展的必然性,不然現成的理論會拘束散發性思維。
而第13號物理研究所也僅僅只是提供研究理論的場所,真正發展核能的地方不在這裏,是埃里克另外搭建的第14號物理研究所,完全與外界隔離開來,裏面也有一台計算機,功能比放在第13號物理研究所的好上很多。
第14號研究所的研究計劃是「潘多拉1號」,第13號研究所僅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理論依據終究只是紙面數據,真正想要實施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埃里克也不想弄的規模太大泄密,所以進度不會很快。需要的原材料和設備也只能悄悄展開,在不干涉現有正常秩序的情況下小規模展開實驗。
埃里克陪同科研團隊轉了一圈到了一樓,就在他們準備下去的時候,埃里克找了個藉口離開了。
「去4號研究所。」埃里克對司機吩咐道。
半個小時後,埃里克的座駕連同十幾輛汽車停在了標號為4號的研究所門口,這裏的衛兵見到是總統本人後仍舊檢查了每個人的身份才放行。
如果說核能發電是埃里克現在最關心的事情,那麼第4號研究所的成果已經是讓埃里克看到了希望。
第4號研究所的研發重點就是火箭。
1916年的時候,第4研究所就已經使用過酒精為燃料,氧化劑則是用的液態氧做了一次試驗。
1918年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埃里克也沒有打算讓火箭參與戰爭,實用效率太低。隨着戰爭的爆發和科技的進步,材料學又迎來了一次進步,研發團隊開始嘗試使用其他燃料作為替代品。
xcom-fb-1型發動機是繼酒精燃料後的第二款液體燃料發動,採用的是液態氫作為燃料。
採用氫氣作為燃料的xcom-fb-1型火箭發動機確實達到了埃里克所要求的試驗用極限室壓標準,甚至超出了4倍,達到了30以上。
可是對現在的德國來說,這超出的部分並不是好事,過高的室壓讓材料無法承受壓力直接解體,xcom-fb-1方案再次被擱置。
為了儘早解決燃料問題,研發團隊只好選擇一種非常中庸的燃料,煤油。
得到消息的埃里克沒有多話,只是提醒研發團隊煤油只能作為過度型燃料使用。
為何埃里克覺得煤油是過度型的燃料就要從煤油自帶的一樣化學物質談起,具有腐蝕性的化學物質,硫。
腐蝕性也是嚴重製約火箭發動機性能的一種劣性化學物質,從事火箭發動機設計的科學家們寧可不需要這種物質出現在自己的設計上。
在使用煤油的同時,科學家們也開始嘗試一種家用燃料,甲烷。
兩種方案最後被埃里克大筆一揮同時開啟,經費也瞬間把埃里克集團挖空。不得已,埃里克只能讓這兩個項目進行融資,將國防軍給拉了進來。
這個方案立馬在國防軍的大量資金融入下開始進行。
回到煤油的問題,在新的設計中,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渦輪泵非常害怕積碳,煤油的積碳嚴重影響了渦輪的工作穩定性,研發團隊只好在不斷的試驗中調整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燃氣發生器效率,從65一路降低到了35。
這個效率就低得很可怕了,等同於燃料的使用率只有35了。
如果這個效率僅僅是用來在大氣層內使用,作為武器的話,新型的xcom-fbk-1型煤油火箭發動機已經滿足了國防軍的要求。
可是埃里克卻不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