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格勒納事件」後,漢莎宮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會議現象,內部戲稱為十六人會議。
所謂的十六人會議,實際上是由總統、副總統、內閣總理、幕僚長、內政部長、國防部長、總參謀長、總辦主任、財政部長、司法部長、陸軍司令、空軍司令、海軍司令、聯情局長、聯調局長、軍情局長組成。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雜音,提高會議表決效益。
這樣一來,內閣的其他部門就成了擺設,國內大權幾乎全部把握在這十六個人的手中。原本無關輕重的總統辦公室主任也因為主抓宣傳和媒體以及漢莎宮的日常工作而地位愈加重要,隱隱有一種與部長平起平坐的感覺。
若非德國沒有先例,以安娜塔的聲望,競選聯邦黨秘書長恐怕都毫無懸念,對於這一點,大家甚至從來都不懷疑。
翻開安娜塔的個人履歷,許多人都自愧匆如。第一批聯邦黨黨員;聯邦建國資深元老;國家最高行政機構成員;黨內聲望和人際關係可圈可點,更是總統最值得信賴的助手。
十六人會議中,安娜塔的排名非常靠前,足見其在聯邦政府中有着舉足輕重作用。
憑安娜塔的個人能力,當個內政部長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了,現在的內政部長權傾一時,幾乎近似於國家總理。因為埃里克重組內閣後,將所有的子機構都放在了內政部下面,而真正抓着實權的司法、財政、治安、兵權現在都在海因里希布呂寧一個人的手裏。
十六人會議基本上能夠決定聯邦德國的走向與未來,其實,埃里克並非不想搞獨裁,他當然很想獨斷專行,可是,這樣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想罷了。排除異己非常簡單,但要找到一個體已人頂替工作卻實在不那麼容易。不然,隨便換個人上去,能不能勝任是一回事,要是把事情越弄越糟,那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牛賴特從南京發回來的消息無疑讓所有人都不高興,十六人剛聚到一起就炸開了鍋。埃里克明顯能感覺到路德和希佩爾投來了埋怨的目光,畢竟當初一力促成此事的人就是他們眼前的總統先生。
漢斯路德之所以「罵街」,其實也是做給同僚們看,因為他和麥克斯曾經也是總統決策時的支持者,只是沒想到事情會弄到下不來台的地步。
「真是丟人丟大了。」漢斯路德萬萬沒想到積貧積弱的華夏也在德國人面前拿腔作調。
總參謀長霍夫曼一臉不悅,當其他人陸陸續續走進一號會議廳的時候,他便悄悄地坐在離埃里克不遠的角落裏。
「這個常凱申在華夏就不討人喜歡,聽說是個無能的獨裁者。放着日本人不打,卻專門打內戰,這樣的人,我們還是離他遠一點的好。」聯情局長第一個打破沉寂。
「我同意拉姆斯登局長的看法,華夏要是團結一心去打日本人,我們支助也就支助了,至少能幫我們保住華夏現有的礦區和工廠,可他把錢用於打內戰,那可不行。」亞爾馬說。
「諸位都只看到了眼前,根本不知道英明的總統先生是在醞釀一個更大的戰略。」澤克特插話說。
「部長閣下能否將總統先生的真實意圖公之於眾呢?」大家都十分好奇,七嘴八舌地起鬨。
澤克特回頭看着埃里克,得到默許後,才說出了外交部長牛賴特出訪華夏的真正目的。
「原來是這樣?依本人看,常凱申無非就是兩個目的,他缺錢,也缺武器,希望得到德國財政上的支助,但更希望德國暫時不要與蘇聯鬧僵,而使蘇聯的遠東14集團軍重新回到黑龍江邊,以牽制狂妄日本人。」總參謀長霍夫曼直截了當地說。
「有點兒意思,這個貪婪的傢伙味口還真不小啊,要我們出錢出炮,卻不願意與我們結盟,反倒與總統先生的戰略意圖恰恰相反。」陸軍總司令倫德施泰特冷笑着說。
「不結盟更好,這樣的話我們也犯不上幫他們去打那些可恨的日本人。說一句危言聳聽的話,一旦我們的東部空虛,就等於將國土拱手讓給了蘇聯人。」空軍總司令里希特霍芬說。
「常凱申是個靠不住的人,我們不能將賭注壓在他的身上。據說他的夫人與美國高層關係非常不錯,也得到了美國不少的資金和武器的援助,基於美國在軍售上一直視德國為競爭對手,常凱申既然攀住了美國的大腿,肯定不會把德國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