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7 巍巍巴山軍墾魂,拳拳赤子戍邊情
小白楊唱完,餘音繞樑。
評論區。
「太好聽了!」
「我愛聽老歌,聽老歌心情好!」
「還是老歌有味道。」
「老首長唱的水準一流,眼淚情不自禁地就往下掉,懷念當年在北疆當兵的的日子,二十年前的記憶了。我最喜歡的兩首軍人就是《小白楊》和《哨所里喇叭花》。」
「九零後,聽了心裏莫名有些沉重。」
「字正腔圓,一身正氣,大愛!」
小雨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自己的爺爺,對於白楊,她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很多時候,孩子就這樣被潛移默化。
教育,就應當是這樣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陣陣好評,禮物瘋狂刷起。
王亮不是專業歌手,更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他之所以能夠唱出味道,是因為他幾乎到過中國每一個邊防哨所,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跡,他懂得小白楊精神是什麼。
小白楊是深深紮根在軍人骨子裏的一種精神。
「想來很多朋友已經猜到了,不錯,我要講哨所,小白楊哨所!」王亮開始了故事的講述。
莽莽巴爾魯克山腳下,疆省軍區塔城軍分區邊防某團塔斯提邊防連有一個聞名遐邇的小白楊哨所。
小白楊哨所是中哈邊界中國疆省塔城地區裕民縣的塔斯提哨所。
那是一九八三年的春天。
作為哨所一員來自錫伯族的戰士程富盛回伊犁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孫扎齊牛錄公社探親。
當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程富盛驕傲而又地為親人們講述了哨所的光榮歷史以及戰友們戍邊衛國的感人故事。
小白楊哨所最光榮的歷史,莫過於那位叫孫龍珍的烈士了。
孫龍珍,女,一九四零年出生在蘇省的一個窮苦人家。
一九五九年,年僅十九歲的她響應黨和國家「支援邊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號召,融入了西進的洪流。
進疆後的孫龍珍被分配到了兵團工二師十二團火焰化工廠,成為了一名普通工人。
一九六二年,中蘇之間爆發了矛盾和衝突。
蘇方通過其駐疆省的各個機構,煽動伊犁、塔城、等多地區上萬多名邊境居民非法越境,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
一時間,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威脅。
隨後,黨中央、中央軍委向兵團黨委下達了命令。
三千名軍墾戰士從兵團工二師奔赴塔城地區裕民縣執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任務。
孫龍珍便是其中一員。
當三代任務順利完成之後,這支由三千名軍墾戰士組成的部隊奉命留下來組建了九師一六一團。
也就是從那時起,孫龍珍成了一六一團牧一連的一名職工,在巴爾魯克山的邊境線旁放牧守邊。
牧一連所執行的任務就是代牧,把滿山遍野無人看管的牛羊收攏起來重新編群放養,保護好當地老百姓的財產,等待牧民歸來。
因為當時的邊境非常不穩定,時有摩擦發生,這任務看似簡單普通,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一九六九年六月份某天的一大早,天還沒亮,牧工張成山就出牧了。
羊群順着它們熟悉的道路,追尋着那肥沃的牧草。
羊哪裏有什麼政治觀念啊,眼睛裏全是那肥美的嫩草了。
走着走着,就進入到了三角地帶,那是蘇方單方面認定的爭議地域。
太陽冉冉升起,天空開始放亮,張成山這才意識到不對勁,正當他要上前去驅趕羊群往回走的時候,危險降臨了。
只聽嘎達嘎達的馬蹄聲響起,十分急促。
只見蘇方士兵騎着體魄雄健的頓河馬氣勢洶洶地往這邊衝來,手中只有一根鞭子的張成山被綁架。
「快來人啊!救命啊!我們的人被綁架了!」
另一名在不遠處放牧的牧民目睹了這一切,他慌慌張張地跑回到連隊,匯報情況。
一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