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笑了笑,說道:「文若兄說的不錯,我僥倖立下功勞,陶公舉薦我為琅琊長史,正準備前往洛陽拜見陛下!」
琅琊國長史,秩奉兩千石,在大漢王朝的官職體系當中,屬於中高層的官職,執掌一郡大權。荀彧和荀攸聽到這些,不由得對高澄另眼相看。
對於天下八大世家之一的荀氏來說,一個郡國的長史不算什麼,讓荀彧和荀攸動容的,是高澄現在的年齡。這麼年輕就擔任兩千石,以後成為封疆大吏或朝廷高官的幾率極大。
有了這樣的認識,荀彧、荀攸暗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將高澄看做可以平等相交的朋友,幾個人圍着火爐,溫着酒水,秋風吹動,坐在亭子當中相互交談。眾人都是這方世界最為頂級的智者,相互交流的都是天下形勢,指點江山,悠然愜意。
荀彧說的是豫州、兗州的流民如何安置,荀攸和戲志才關心的是大漢官兵和涼州的羌人在西北征戰的戰局。交談起來,天文地理,內政治理,排兵佈陣,無所不包。就連看起來十六七歲的郭嘉,偶爾說上一句話,也是一針見血,對時局洞察入微。
潁川書院背靠潁川荀氏和陳氏兩大家族,其中藏書無數。荀彧荀攸,還有郭嘉、戲志才天賦超群,觀遍群書,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有這樣的見識不足為奇。
而高澄在倚天世界當了十年皇帝,也有着豐厚的積累,無論是內政治理,還是戰略佈局,亦或者是天下大勢,都能和眾人交談,有着屬於自己的見解。
「廣陵高氏,據說是渤海高氏的旁支,高子明居然有這樣的見識,怪不得能立下大功,如此年級就能成為兩千石高官!」荀攸心中暗道。
在眾人高談闊論的時候,站在一旁的徐宣一臉的敬佩,他以前沒有讀過多少書,雖然有着天賦,但思維一直局限在徐州。如今聽到眾人說的這些,這才知道自己和真正頂級世家子弟間的差距。
眾人說了片刻,高澄這才說道:「志才,等我從洛陽返回上任的時候,你也來幫我吧!我現在除了幾個家將之外,身邊缺少擅長軍略和政務的軍師,如果志才能來,我就能輕鬆許多!」
戲志才微微思索一下,然後點了點頭,說道:「也好!我在書院的課業已經完成,再留在潁川,也得不到多少進益,去其他地方歷練一番,或許能讓修為更上一層!等到子明兄從洛陽返回,我就和你一同出發!」
高澄頓時露出喜色,連忙舉起酒樽敬了戲志才一杯。他一杯酒飲下,然後又對荀彧說道:「文若兄,我聽聞汝、潁多奇士,潁川書院乃是士人聖地,不知在下能否在書院招攬一些人才?」
荀彧笑了笑,渾然沒有被挖牆腳的感覺,潁川書院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前來求學,除了世家子弟之外,還有少量的寒門士子。
這些人和戲志才一樣,要麼是荀氏或者陳氏看好的人才,要麼是通過旁人舉薦拜入的書院。他們沒有可以依靠的家世背景,學成之後,很多人不得已成了世家的幕僚。
如果高澄願意在書院招攬一些人才,也能給這些寒門士子一條成為朝廷官吏的門路。所以荀彧沒有表示什麼不滿。
「當然可以!如果這些士子有機會上進,我也替他們高興!」
高澄有自知之明,沒有狂妄的想要招攬荀彧、荀攸。甚至都沒對郭嘉提出招攬的意思。郭嘉出身潁川郭氏旁支,郭氏在陽翟也是名門,屬於一等一的世家。在座的眾人當中,唯有戲志才是真正的寒門出身。
沒有成為太守或者刺史,高澄根本不會主動的招攬這些世家子弟,以免自取其辱。他所說的招攬人才,針對的就是潁川書院的寒門士子。
這時候,山風突然變大,眾人在亭子當中,感覺到一絲涼意。高澄見狀,此行已經達到了目的,所以主動的提出告辭。帶着徐宣和蔣欽下山。
荀彧和荀攸兩人也有事情,很快亭子當中,就剩下戲志才和郭嘉兩人。
「兄長,高澄這人氣勢不凡,見解獨到,的確是難得的英傑,可是我感覺到他似乎有着極大的野心,你要是投效對方,可要自己小心!」郭嘉終於放下了手中的酒樽,看到周圍無人,這才說道。
戲志才和郭嘉志趣相投,關係極好,親如兄弟,所以郭嘉也不隱瞞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