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漢江以南的局勢,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而這東風,自然只的就是李世民了,若是不能一戰而定高句麗,漢江以南的局勢就算做的再好,再完美,終究還一塊飛地,堪稱鏡花水月,這些精心的佈置,也積木都白忙活了;。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安市城已經被打的岌岌可危了,這地方本就沒什么正兒八經的天然地利,城防也只是普通水準,對勇不可當的唐軍來說並不比打個小山包難上多少。
而新城,雖然在薛萬徹的圍攻下被壓制的死死的,可裏面的將士們的戰鬥信念還在,一時半刻的薛萬徹也沒什麼好招。
不過對薛萬徹來說,他也從來沒想過非得攻下來這座軍城,既然大唐現在的補給線還算穩定,那就慢慢耗着唄,小小一座新城,糧食總有吃完的一天,聽說新城現在就已經羅雀掘鼠了,因此他倒也還算鎮定。安市城裏倒是有糧食。
對於李世民來說,他現在其實也就剩下幾小座小城,倚靠千山山脈互相支援,算是卡在李世民道鴨綠江之前的最後一道防線。
本來,那幾座小城猛攻兩個月也就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該為鴨綠江之戰做準備了,可也不知是誰說的,鴨綠江借長白山之險實在易守難攻,完不必急於一時,莫不如暫且等等,等牛進達那邊徹底搞利索了,再由南北兩線同時夾擊,自然可以更加的事半功倍。
反倒是有一些政治建設工作,現在就可以做了。
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同化,起碼要讓高句麗的本土勢力不至於打游擊戰之類的,起碼讓他們不至於在佔領區花費太多的手腳,就連一千年後的中日戰爭人家還整出來一個大東亞共榮圈呢。
這對已經身經百戰,被秦浩調教過的風言衙門來說完不是問題。
這地方是哪?漢朝故郡啊!再加上四百年來南北朝之間不斷的戰爭,戰爭,戰爭,又有許多許多的漢人躲到了這片土地上生活,整片土地上,漢人足足佔據了四成左右的規模。
於是,一個理所應當的宣傳策略就成型了,無數說書的唱戲的,都在似有意似無意的宣傳起了民族血統論,唐朝將士們也不再說什麼報仇了,而是根據命令張口閉口的就是解救民族同胞。
同時,這幫大兵就連搶劫的時候也更加注意了一些,碰到同樣漢族同胞的時候,一般除了搶一點通用券之外什麼也不多拿,而扶餘人和其他種族自然還是一扒到底,甚至於碰到有些會說漢話的漢人,不但不搶了,反而還多給幾個饅頭幾匹布之類的。
要說好這當然也談不上,跟仁德二字也沒有半點關係,可是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是好比較的生物,隔壁扶餘人的村子連家裏下鍋的麵糊都被搶走了,自己卻只損失了些暫時跟廢紙差不多的通用券。
這優越感一下子就上來了啊,甚至隱隱的還有些上等人的意思。
同樣的,扶餘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也不幹了啊,憑什麼們有飯吃,我們就只能餓着,憑什麼們能活我們就得死?們吃的哪是大唐的糧,們特麼吃的是我們的糧啊!
於是,本土漢人,哪怕是已經一句漢話都不會說的,一下子就成了其他民族的眼中釘和肉中刺了。
更何況這年月的百姓,能活着的哪個不是拼盡力,對那些明天就餓死的人來說,一條命未必就比一張餅能貴到哪去。
於是,唐軍搶扶餘人,扶餘人再搶本地漢人,本地漢人也不是慫包軟蛋啊,要知道他們其實也沒多少糧食的,於是本地漢人又會拿起武器反抗,彼此之間的仇恨越打越厲害。
這也是秦浩這條計策的基本思路,了解一戰二戰史的都知道,兩個民族從對立走向和睦甚至親如一家需要至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從親如一家變成死敵,最多三個月也就夠了。
這其中,風言衙門自然也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所有已經被打下來,有唐軍駐守的城鎮之中,漢人都是隱隱高人一等的,扶餘人雖說沒混成奴隸,但平日生活中也還是被欺負的挺慘的。
而那些唐軍鞭長莫及的鄉村。。。。。
呵呵,已經是一片血海了。
凡是扶餘人大量聚集的村落,
第三百七十一章 輿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