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為藩王,便是指劉備以輔漢將軍、臨鄉侯的名義,上表朝廷,封南下的東部鮮卑各部大人,為藩王。隨夢小說網 http://www.suimeng.co/或為歸義侯。
歸義侯,始於西漢。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春,疑內部傾軋,匈奴王七人率部眾降漢,皆封列侯。
桓侯(劉)賜。安陵侯於軍,千五百五十戶。逎侯陸強,千五百七十戶。容城攜侯徐盧,七百戶。易侯仆(黑旦dá),千一百十戶。范陽靖侯范代,六千二百戶。翕侯邯鄲。
另有亞谷簡侯盧它之,千戶。故燕王(盧)綰子。盧綰獲罪高帝,率數千騎北逃匈奴,受封東胡王,老死其間,盧它之繼王位。景帝在位它之率部眾降漢。
桓侯國、安陵侯國、逎侯國、容城侯國、易侯國、范陽侯國、翕(xi)侯國,七國皆在涿郡境內。
加上平曲侯國,正如劉備先前感嘆,涿郡胡人何其多!
三百餘年來,匈奴降侯國紛紛被廢。部民亦與北地漢人通婚融合,成為大漢子民。正如平曲城中所見。然而,歸義侯國的封賞制度,並被消除。
所謂蕭規曹隨。今漢法規律令皆沿襲前漢。遠有南匈奴封王,近有三郡烏桓封王。若東部鮮卑各部聯合南下,足可效仿『匈奴七王降漢,皆封列侯』之故事!
且依舊封侯亦有連續性的慣例。東部鮮卑各部,定被分封在涿郡附近!
遵循草原道義。殺死老王便是新王。劉備已然是鮮卑大單于的繼任者。東部鮮卑南下歸附之人,實乃劉備。若皆被分封在涿郡周圍……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劉備的封地雖只有臨鄉一地,卻實際控制着所有的鮮卑侯國!
再如南匈奴、右北平烏桓,遣人為南下鮮卑各部開闢荒地,廣種苜蓿。待兵強馬壯,天下有變。舉旗興兵,勢如山崩!
大事可成呼?
婁圭此計,着實高妙。
然,朝廷能人輩出。必有人能看破此計。
督亢令管寧,這便問出隱憂「若有人藉此進言,詆毀主公暗結胡虜,有謀逆不臣之心,又該如何?」
「無妨。」婁圭笑道「主公與鮮卑之事,少有人能悉知內情。世人皆以為主公與鮮卑有不共戴天之生死血仇。正所謂『外舉不避仇』。主公保舉南下鮮卑各部為歸義侯,此乃大公無私也。我料,朝中必有人諫言,把鮮卑降侯分封在臨鄉周圍。讓主公與鮮卑降侯,互相戒備敵視,不啻為驅虎吞狼之妙計。」
「寧,受教。」管寧拜服。
婁圭又道「先前鮮卑素利部來投,主公因何收留,此次又為何不納,其中原委,還需仔細斟酌。」
果然算無遺策。
婁圭表面上是說,讓劉備想好收留素利,卻不收留其他各部的緣由。其實是提醒劉備,既與鮮卑有不共戴天之血仇,為何還有鮮卑部族南下來投?
洞悉內情的樓桑令樂隱,一聲長嘆。先沖劉備,又沖婁圭直身行禮「左右皆說主公善識人。婁君初來便驟等高位,我卻多有不服。如今才知實乃高才,我等皆不及也。隱,慚愧。」
婁圭急忙肅容還禮「圭亡命江湖,幸得主公收留,又委以重任。豈能不殫精竭慮,以報知遇厚恩?能與諸君同堂為臣。圭,甚幸也。」
劉備笑道「諸君各有所長。樂卿善治世。子伯長謀略。皆是備之幸也。」
君臣互相執禮,皆相視而笑。其樂融融。
這件事,如想辦的妥當。須有人唱白臉,有人唱紅臉,還有人居中『和稀泥』。
劉備先去信左豐,讓他尋機在陛下面前進言。就說,先前鮮卑婢價高,多有烏桓將抄掠來的鮮卑女子,高價販入臨鄉。後有鮮卑部民自願為奴,販賣家中女子,牟取暴利。如今更有鮮卑部民結伴南下,臨鄉無法容納。且胡人愛財性狹。先前北出塞外,斬殺數萬鮮卑青壯,豈能不心生怨恨?聚居邑中,日久必生事端。故而不敢收留,懇請陛下另行安置。
再去信御史劉陶,讓他直言進諫。就說臨鄉侯先與高車和親,又納鮮卑部民。如今更轄地三百里,已是北地豪強。長此以往,於國不利。
最後去信崔太尉,讓他居中調停。
如此,三方角力,互相配合。打架的,拉架的,勸架的,吆喝叫好的,齊
1.117 歸義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