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後果前因

    「既如此,奴婢這便回宮復命。」左豐大喜而歸,卻又忍不住回問:「不知王上有幾分勝算?」

    賈詡笑答:「即便不能一戰而勝,我等亦定將賊軍擋在函谷關下。」

    「如此,陛下足以心安。」左豐終是放心。

    送走黃門令左豐,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笑容背後,卻又難掩感傷。

    「陛下果不許主公插手關東之亂。」長史蓋勛長長嘆了口氣:「私心如此之重,竟視江山社稷如無物。陛下之舉,着實令人痛心。」

    賈詡悵然一笑:「所謂『家國天下』。陛下視天下為一己之私。平日賣官鬻爵,多行中飽私囊。如何能坐視主公趁亂揚名,又如何允許『漢室旁支』火中取栗,取而代之。」

    「唉……」從事中郎傅燮亦忍不住一聲嘆息。

    言及陛下。定不可忽略他的皇商身份。

    以及陛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利不起早」的商人思維。

    所以陛下為人處世,第一要務:有利可圖。

    原則上奉行:趨利避害。

    行動上執行: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方針。

    今關東,關西二地,同時播亂。關東自然權重。關西誠如崔烈所言,僅具有象徵意義。完全無利可圖。但是,若就此放棄,乃至天下譁然,陛下亦難堵悠悠眾口。這便是為何豪商多行善舉。與後世一有錢便投身慈善是一個理。

    背後吃相再難看,人前亦需假扮和善。雖明知不可為名聲所累,卻也需顧忌人言可畏。

    陛下思路不複雜。

    首先,如何趨利避害。

    且看,孰輕孰重。兩害:羌胡與黃巾。兩利:關東與關西。


    羌胡<黃巾。關西<關東。

    於是,兩相權衡。為禍關東的黃巾,顯然是大害。而禍亂關西的羌胡,自然是小害。

    為今之計,當先保關東儘快撥亂反正,重回吏治。至於關西大地,只需在平定關東前,局勢不再繼續糜爛,未成二賊東西夾攻洛陽之勢便可。

    而在定策前,還需考慮陛下心中的危機等級排序算式。

    天下昇平時:外戚>黨人>世家>反賊>宗室。

    天下播亂時:宗室>反賊>世家>黨人>外戚。

    時天下大亂,宗室便是陛下的心頭大患。前漢末年。多少巨賊假宗室旗號,又有多少漢室宗親擁兵自立。更始帝之玄漢。劉盆子之建世。光武之後漢。皆是葬送前漢國祚的罪魁禍首。黃巾軍若仿效綠林、赤眉,另立新帝,則今漢國祚難存矣。

    時至今日,當如何趨利避害?

    當快刀斬亂麻,出兵討賊,以雷霆乘崩之勢,撥亂反正,儘快令天下復歸昇平。

    帶入陛下「天下播亂時」的利害算式。

    心腹大患乃宗室,斷不能用。於是薊王劉備作為宗室最強者,陛下要儘可能使他與戰亂剝離。不可讓他參與平亂,並趁機收買人心,壯大聲勢。也不可輕易治罪。若逼迫太甚,薊王一怒從賊,則江山危矣。所以,不作為便是劉備明哲保身之道。

    既如此,又該如何化解宗室篡位之危?簡單至極,只需掃蕩群賊,帶入陛下「天下昇平時」的利害算式。宗室的威脅,自然降到最低。那時,傳承有度,宗法森嚴。便是薊王劉備,又豈敢僭越。待此時,再反觀戰亂之際,陛下最為倚重的外戚,遂與宗室掉了個個。成為昇平年代,陛下的心頭大患。

    當然,這是陛下最理想的設計。然時局崩壞之迅疾,已遠超陛下所料。關東、關西二賊,似有兩面夾攻洛陽之勢。

    眼看亂局無法收拾,又當如何趨利避害?

    作為最善討賊的薊王劉備,陛下不得不啟用。於是在實際行動上,採取「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戰略方針。

    所以,陛下決定將權重最輕的關西,交給劉備去平定。

    即便薊王平定關西,所獲得的淺薄利益,也不足以與陛下爭奪天下。畢竟,關西大地,已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亦不太可惜。

    時下關西無論經濟、文化、政治,皆無法與關東相比。甚至涼州人



  
薰香如風推薦:  魔卡傳奇  血蠻  大反派也有春天  英雄無敵之極品領主  大反派也有春天2  
隨機推薦:  木香花  崛起於卡拉迪亞  獵戶出山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重啟全盛時代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劉備的日常"
360搜"劉備的日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