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危難,無需增賦。又言及「毋賦稅」,乃兩漢羈縻舊例,不可擅更。
「國老當知,客庸耕田者,多是國中齊民。」藪東守樂隱,持芴言道:「客庸,非指八方來客。亦有國人庸之。更有四海豪商,販得木蘭舡,久居港津。」
「若如此,更毋需益賦。」蔡少師又道。
右相之所以,欲開客稅。只因客籍完備。凡客居薊國者,皆先入籍。得五家聯保,開設賬戶,方能為人僱傭。否則,便是「遊客」。即便游商往來,亦需入客籍。且凡有交易,皆需先質押等值琉璃寶鈔,亦或是金銀珠玉為擔保。
正因客籍大行其道。且人人皆有賬戶。故能抽取客稅。
國老與國相,雖政見相悖,然皆為國諫言。不可輕言對錯。
議出國相。百官慎重。稍後進言,皆是國之宿吏。各有側重。凡郡縣長吏,多與右相同。凡國之宿老,皆心向儒宗。
見幕府僚屬,多不發聲。
薊王遂問:「文和,以為如何?」
幕府中丞,持芴而跽:「回稟主公,國之稅賦,多出編戶齊民。客庸雖不為編戶,然久皆為薊人,不宜異同。然比我大漢流民,只需舉家北上,宗親鄉黨,五戶連坐(連保),便可入籍。客庸入籍,卻非一日之功。臣,竊以為。若征客稅,客籍當與編戶比同。」
不愧是幕府智囊。賈詡之意,若要與編戶同樣納稅,則需給予客庸,同樣待遇。不可區別對待。
見百官竊竊私語,多有贊同。
薊王遂問右相:「憲和,以為如何?」(xinshuhaige.com)
第2127章 1.16 王者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