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賊區。阻斷消息乃其一。引董卓追兵混戰乃其二。如此,方能假死脫身。
見太后心意已決。車駕遂穿城而過,南下宛城。
與此同時。
華雄所乘機關鬥艦,逆伊水南下,正泊於一處無名河灣。
只因不遠處,水分二叉。
船上嚮導言,不知伊水竟有枝津。
華雄遂下錨靠岸,放斥候下船打探。
斥候回報:「山中樵夫言,自南陽大水,故瀆改道,遍地枝津。乃至伊水亂流至此。」
華雄遂指西北群山言道:「此山何名。」
斥候答曰:「熊耳山。」
又指東南群山:「此山又何名?」
斥候又答:「伏牛山。」
「速取圖來。」
「喏。」
比照山川地形圖,方位大略可知。當夾在熊耳、伏牛二山之間。位於魯陽縣西。這便當機立斷:「人馬下船,谷道東進。」
「喏。」
五百王騎,一人雙馬。次第下船,沿谷道東進。
一路跋涉,抵達魯陽城下。問過方知,洛陽車駕,昨日已南下宛城。
華雄又馬不停蹄,奔赴繒關。
《左傳》:哀公四年,楚謀北方「致方城之外於繒關」。便是此地。
合肥侯南陽稱帝時,曾命袁術增築此關。
待華雄引軍關下。賊酋裴繼,急忙升橋落鎖,閉關自守。
「關上守將,速來答話。」五百王騎,止步於一箭地外。華雄橫刀立馬,高聲喝問。
「你是何人?」關上守軍怯聲反問。
「某乃薊王麾下,都尉華雄。守將何在?」
「這……」關上守軍吞聲答道:「我家將軍,遊獵未歸。勞煩都尉,稍候數日。」
「某奉命在身,速開城門。」華雄如何能等。
「軍令如山,都尉恕罪。」城頭賊眾,豈敢私放官兵。
便有軍候打馬近前:「都尉宜速決。遲恐為賊人所害。」
仰望雄關,華雄已有計較:「先退。」
「喏。」
五百王騎,來去如風。少頃已不見蹤影。
城頭賊眾窺見,紛紛暗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