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王尉仇台,年紀已不可考。便是扶餘國人,亦不知大王年歲幾何。
然從「永寧元年」,以王子身份入京朝貢,「天子賜尉仇台印綬金彩」。到「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台更屬遼東」,並娶(公孫度)宗室女為妻。期間,共歷六十九年。
假如。永寧元年,以王子身份上京時,尉仇台年不過十五。至今也足有八十歲。換言之,在其八十五歲時,還娶了公孫宗室之女為妻。
實在是,強悍。
當然,後世也有耄耋老人娶妻的記載。而時下,薊東尹鍾繇,稍後更因七十五歲老來得子,而聞名天下。便是「為利生養而專納人妻」的曹孟德,亦甘拜下風。
要說,時人生機有多強悍,尉仇台和鍾繇,一前一後,便足見一斑。
傳說,穆天子五十歲繼位,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上古諸王,或皆是長壽人種。亦未可知。
如給趙雲的白龍馬,傳言能足活六十歲。人馬如龍,正如此這般。
鍾繇七十五歲,尚能生鍾會。
何不試想,薊王若生到七十五歲,又當如何。
「可有決斷?」扶餘王尉仇台,居高下問。
「回稟大王,臣等……並無決斷。」便有屬臣俯身言道。
「如此,速傳孤命:城門中開,焚香於道,恭迎薊國使節。」
「臣等……遵命。」
吊橋落下,城門大開。城內百姓魚貫而出,列於街旁。焚香下拜,恭迎上國使節。
薊國車隊,浩浩蕩蕩,駛入城中。
夫余王城,所在「鹿山」,即後世吉林龍潭山。其都城所在,位於龍潭山、東團山、帽兒山之間的「三山之地」。舊時稱「濊城」。今稱扶餘城。
薊國使團,繡衣亮甲。氣勢軒昂,人馬如龍。不禁令城內濊人,相形見絀,望而生畏。
車駕入宮。遙見一雄主,身披王服,矗立殿前。
薊國使節這便趨步近前,階下行禮:「薊使孫乾,拜見大王。」
「薊國名臣,孤亦略有耳聞。卻不是貴使,現居何職。」尉仇台曾二次上京,言談舉止與漢人無異。
「下臣,忝居主簿一職。」孫乾答曰。
漢三公、郡守、縣令等,均以賊曹、督盜賊、功曹、主簿、主記為門下五吏。主簿與門下督等俸,亦食六百石。皆是薊王近臣,位卑而權重。
「傳聞鄭門十賢,皆隨上庠令,投奔薊國。不知貴使可曾名列其中。」尉仇台竟也知曉。
孫乾躬身答曰:「下臣,正是鄭門弟子。」
「果然如此。」尉仇台微微一笑,餘光一瞥,又問道:「你是何人?」
便有一披堅執銳之赳赳武夫,抱拳答道:「張郃拜見大王。」
「可是楊氏城頭,隨王傅黃忠勇為先登者。」尉仇台竟又知曉。斷不可小覷。
「正是下臣。」張郃再答。
見二人年紀尚青,皆未及冠。尉仇台不禁遙想當年:「永寧元年,孤,年十五,西去洛陽。恍然回首,今已滿甲子。耄耋之人,行將入土。白駒過隙,逝者如斯。再見二位貴使,青春年少,不由得心生感嘆。」
「回稟大王,鄙國多『少年長吏』。便是我主,亦年少成名。」孫乾謙遜作答。
「薊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如日初升,尚未極天也。」尉仇台伸手相邀:「貴使請。」
「大王請。」
入殿中,孫乾先大禮參拜。後上呈禮單。尉仇台,遂命近臣高聲誦讀。
國禮之豐厚,令殿中百官,嘖嘖有聲。
待讀完,殿內一時落針可聞。這份國禮,究竟價值幾何,多已無從衡量。
「薊王厚禮,受之有愧。」尉仇台言道:「敢問貴使,所為何來?」
「乃為『先禮後兵』也。」孫乾答曰。
本以為會口出「兩家通好」的殿中群臣,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好一個『先禮後兵』。」尉仇台不置可否:「薊王意欲何為?」
「我主已降服三韓。不日將攜水陸大軍,
1.64 輶軒之使